浙江省2024年6月高考和选考科目试题评析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1 17:39   

历史:以史育人有温度 服务选才有梯度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曹心意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高级教师 龚涛

2024年6月浙江省历史选考试卷,立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稳步创新,以新颖的试题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基本功能。试卷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立足基础,巧设情境,考查关键能力

试题以新颖、多样的问题情境检测学生的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选择题部分,依托主干史事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情境,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第3题以历史示意图入题,考查汉唐时期监察制度的演进。第7题以“抗战漫画”创设情境,感悟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第16题以文字和地图共同创设情境,考查早期中华文明的空间分布和文化交流。第21题以数据表格入题,考查学生在获取信息基础上分析、对比和综合的能力。非选择题部分侧重以较为复杂的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第22题以17世纪以来中国茶业兴衰史为线索,侧重考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24(1)题探讨考古发现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综合考查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探究能力。

二、鉴往知来,以史育人,凸显学科特质

试卷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寓教于考,溯往知来,彰显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第6、7、8、21、22(3)题通过对“四史”的考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9和15题分别以“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和“中外文化遗产双边合作项目的成果”入题,第23题从一战后的国际治理角度评价《非战公约》,呼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助于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第25题要求以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或“科技”为主题撰写历史小论文,意在揭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素养立意,服务选才,显现水平梯度

试题立足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对历史认识水平的考查。选择题以核心知识为依托,减少陈述性知识检测,增加程序性知识和历史解释水平的考查;整体上由易到难,梯度设置合理,兼顾基础性与综合性。非选择题更注重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对历史进行探究,提升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第24(2)题以“13世纪以来的移民”为主题编写一个章节目录以及第25题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既考查知识的广度,也考查思维的深度。

四、守正创新,引导教学,彰显课改特色

试卷秉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稳中有进,稳步创新,在题型、分值、情境、设问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整,避免机械记忆和题型僵化,持续打造浙江卷命题特色。选择题的结构和分值与2024年1月卷保持一致,非选择题的结构和题型作了微调,第23题评价题分值由6分调整为7分。史学理论题由原来的最后一题选择题调整到非选择题,增加了试题的开放度。

总之,试卷坚持依标命题,整体呈现出基础、融通、开放、灵活的特点,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进一步引导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

地理:凸显学科特色 聚焦主题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郭剑峰

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 高级教师 金剑

全卷紧扣地理课程标准,体现素养立意,聚焦主干知识,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与首考均保持相对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全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易梯度的设计和编排更为优化,着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并强化人地协调观念的渗透。试卷“基于真实的学术情境,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考查,强调图表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风格十分鲜明,有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

一、运用图表工具,考查信息解读能力

地图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可把诸多信息蕴藏其中,有助于考查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和图图转换、图文转化的能力。本卷的图表类型丰富,质量较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构建情境并自然引出设问,启发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方法和思想进行解答。如第1题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第5题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层分布图,第7题鄱阳湖总氮含量监测数据图和第14题甲乙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学生可通过直接读图,分析图中数据的变化、内涵等选出正确答案;第18题则通过提供某都市主城区就业人口、居住人口密度两张不用要素的地图,要求学生运用图层叠加的方式加以分析判断;又如,第27题的长江流域四个方位水汽输入和输出占比示意图,要求学生结合数据从时空角度分析相关地理现象并加以解释。而第20-21题在强化教学开展地理实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大脑“空间地图”。

二、聚焦主题研究,强化人地协调观念

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地理教学需引导学生对地理事象进行深度学习,本次考试正是对此要求的积极回应。如第28题通过层层嵌套的小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探究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变化这一主题。首先,要求学生综合洋流、潮流等海水运动的搬运作用、岸线堆积作用等自然因素,剖析近海带状沙岛的分布特点和形成过程,着重考查地理原理的运用。同时,通过分析人类围海造陆活动对潟湖及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要求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并预测未来的后果。最后,通过列举评估岸线生态修复效果指标,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三、深化教改衔接,引导教学回归本源

本试卷在问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情境设置的重要性、迁移应用的必要性以及思维创新的鼓励性。这不仅使试卷成为服务人才选拔的精准标尺,更成为导向教学、引领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有力指针。如第16-17题,通过比较陕西省粮食和耕地重心的变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第22-23题,通过分析锂应用行业市场份额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关注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又如第27题,情境材料新、问题切口小、思维含量高,都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地理原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地理事象进行深度思考和变式迁移。

来源: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辑:高明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