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林坊点燃了鄞州人对文化之美追随的热情,也令民间博物馆“鄞州模式”的有益探索由此而生。宁波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伟俊介绍说,2008年7月,鄞州率先出台《关于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涉及资金补助、用地保障、人员配备等多项扶持措施,对免费和低价收费的博物馆,按参观人数、展览次数和规模等级给予补贴,建民办博物馆最高可补助400万元。政策出台后,鄞州对民间博物馆建设补助投入累计 已达1176万元,受惠老百姓超过25万人次。以2008年9月建成开馆的紫林坊为例,至今共接待参观人员约10万人次,仅门票补助一项就高达70多万元。
选择博物馆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只要陈明伟在馆,他总要带前来参观的游客去看看骨木镶嵌工艺流程馆和由他带领10多名工人耗时8000多工打造的红木“万工床”。而如果是熟悉鄞州文化的人,便会由此联想起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中那顶著名的“万工轿”。
朱金漆木雕“守护人”陈盖洪的艺术馆隐于横溪水库大坝西侧,倘若是第一次拜访,很容易迷路。问路的方式有两种:“找陈盖洪”,或是,“请带我去村里最美的房子”——前者直白,后者有些矫情,然而目的地都是那座古朴典雅的二层建筑。
“从2000年开始,我就招不到徒弟咯。”带我们看完馆内的1000多件艺术藏品,刚一落座,陈盖洪便先说起了自己的“烦恼”:“要成就一件朱金漆木雕作品极为不易,即使是简单小物,也要经过18道工艺流程,且大多都要靠手工完成,这恐怕是为什么这项技艺会濒临失传的原因之一吧。”
这让陈盖洪感到了非遗传承的迫切性。因此,“尽管人人都说博物馆是个烧钱的无底洞,我还是要做下去。有了传承人,有了传承基地,我也可以在这里给厂里的工人们上上课,至少,给大家看看,真正美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时间在博物馆变得凝滞而黏稠。似乎大多数的时间,陈明伟、陈盖洪们都待在一个有些静默的“守”字里。但对他们来说,守,也是生机勃勃,满怀希望和坚持的,因为博物馆,他们找到了一片人类与自然对话过程中宽广柔美的诗意风景,一股发轫于传统文化、充盈丰沛的精神源流以及一座润物无声、让人一落脚就感到亲切的精神家园。
杭州:张铭音乐图书馆
@浙江职业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张铭:“音乐就是我的信仰,有音乐才有我,如果没有音乐,我不知道我活着还有什么价值。”
2002年,张铭在西湖边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面向大众的音乐图书馆——张铭音乐图书馆。建馆时100万元的投资,5000张正版古典音乐CD的馆藏,店内二十几套每套6000元的顶级音响设备,全是他自己掏钱。5年下来,从最初的入不敷出,到现在勉强收支平衡,面对亏空,张铭只报以淡然一笑:“这不会动摇我普及音乐的决心。”
嘉兴:嘉善农民进城办艺术展
@嘉善县姚庄镇农民陆海娟:“放下锄头,拿起画笔,我们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尝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滋味。”
2011年3月至7月,在嘉善县姚庄镇开设农民绘画培训班,农民画爱好者们大多是姚庄土生土长的农民、渔民,基本上没有任何绘画基础,都从“零”基础起步。经过普及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阶段的学习后,不少学员掌握了农民画基本创作技能,并创作了大量的画作。同年9月,他们在嘉兴市美术馆开办姚庄农民艺术展。
湖州:文化走亲
@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村民唐荣海:“每次出去表演,我们都能获得最热烈的掌声,心里真的很激动。”
2008年底,“文化走亲”活动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推广,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从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湖州共开展市内“文化走亲”活动600余场,参与演出文艺节目(展品)6100个(次),参与人员27000余人次,吸引观众76万余人次;同时,还与上海市,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我省的杭州市、绍兴市、嘉兴市等地开展了跨地区的文化走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