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9月6日9时许,两辆始发列车分别从杭州西站和温州北站开出,杭温高铁迎来了正式开通的高光时刻。杭温两大都市圈的距离缩短至1个半小时,浙江陆域“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通途。
这也是一条“先行先试”的高铁。
作为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杭温高铁一期项目民营资本投资占比51%,并且是率全国之先采用“社会投资+工程总承包+委托代建”的模式,可以说,为我国铁路乃至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示范。
在浙江,到处活跃着民营资本参与铁路、油气、核电等重大项目的身影。
从建国后首条民资参股铁路——衢常铁路到首条民资控股高铁——杭台高铁,从推广“四自公路”引导民资参与到推动民资参股三澳核电项目……民营资本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从最初参股到如今控股,民营资本正迎来更为广袤的空间。
6日9时许,杭温高铁开通。魏志阳 高天峰/摄
01
民资破门
6日,是百盛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盛联合”)的“大喜之日”。它投资的杭温高铁,从项目正式签约到宣布通车,历时六年。
百盛联合是一家从传统建筑业转型民资城投的温州民营企业,建设了中国眼谷、温州高铁新城等一批BOT项目,每年营业收入约200亿元。
百盛联合杭温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久友说,2017年,杭温高铁立项之初,他们就开始整合自身资源,谋划向新基建转型。
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不光只有百盛联合的“摩拳擦掌”。正泰集团、奥康集团等知名民企组团也竞标,杭温铁路沿途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横店集团呼声也很高,还有牵头投资控股杭台高铁的复星集团也跃跃欲试。
热闹之下,政府和民资都保持着清醒的市场意识——
政府要优中选优,选出企业经营规范、出价合理的民企来担纲这个“双示范”高铁项目;民企关心能开辟多少新市场、新产业,从中获取更多的回报,减少投资风险。
最终,2018年6月,百盛联合脱颖而出,与省政府签订杭温铁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PPP示范项目合作协议。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对与政府合作共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信心。”李久友说。
中国铁路上海局供图
一直以来,浙江民资对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就有着浓厚兴趣。
上世纪90年代,“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的四自公路模式兴起,各种社会资本参与的收费公路项目遍地开花。后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吸引了17家民营企业参股,股权占比最高曾达到50.25%。
在更为封闭的铁路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首条合资铁路——金温铁路,2005年则诞生了建国后首条民资参股的铁路——衢常铁路。
曾被认为是民企投资“壁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就这样渐渐打开了大门,甚至连最难的铁路投融资改革,也在不断破冰。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杭绍台高铁(杭台高铁旧名)、杭温高铁列为首批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同一年,杭温高铁还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混合所有制试点。此次改革试点,就是要构建一套完整制度体系,对民资入铁项目后续运营、盈利、退出等机制做出明确安排。
随着改革的推进,浙江民资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程度越来越深,从公路、铁路到油气甚至是核电,从参股到控股,它们不断提升自身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也助推形成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
坐在杭温高铁首趟班车上,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高级工程师杨秀志评价:“杭温高铁的成功建成,对于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投资,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杭温高铁首发列车经过楠溪江大桥。董旭明 金思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