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条民营控股铁路,为何都在浙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06 23:28   

潮新闻讯 9月6日9时许,两辆始发列车分别从杭州西站和温州北站开出,杭温高铁迎来了正式开通的高光时刻。杭温两大都市圈的距离缩短至1个半小时,浙江陆域“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通途。

这也是一条“先行先试”的高铁。

作为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杭温高铁一期项目民营资本投资占比51%,并且是率全国之先采用“社会投资+工程总承包+委托代建”的模式,可以说,为我国铁路乃至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示范。

在浙江,到处活跃着民营资本参与铁路、油气、核电等重大项目的身影。

从建国后首条民资参股铁路——衢常铁路到首条民资控股高铁——杭台高铁,从推广“四自公路”引导民资参与到推动民资参股三澳核电项目……民营资本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从最初参股到如今控股,民营资本正迎来更为广袤的空间。

6日9时许,杭温高铁开通。魏志阳 高天峰/摄

01

民资破门

6日,是百盛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盛联合”)的“大喜之日”。它投资的杭温高铁,从项目正式签约到宣布通车,历时六年。

百盛联合是一家从传统建筑业转型民资城投的温州民营企业,建设了中国眼谷、温州高铁新城等一批BOT项目,每年营业收入约200亿元。

百盛联合杭温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久友说,2017年,杭温高铁立项之初,他们就开始整合自身资源,谋划向新基建转型。

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不光只有百盛联合的“摩拳擦掌”。正泰集团、奥康集团等知名民企组团也竞标,杭温铁路沿途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横店集团呼声也很高,还有牵头投资控股杭台高铁的复星集团也跃跃欲试。

热闹之下,政府和民资都保持着清醒的市场意识——

政府要优中选优,选出企业经营规范、出价合理的民企来担纲这个“双示范”高铁项目;民企关心能开辟多少新市场、新产业,从中获取更多的回报,减少投资风险。

最终,2018年6月,百盛联合脱颖而出,与省政府签订杭温铁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PPP示范项目合作协议。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对与政府合作共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信心。”李久友说。

中国铁路上海局供图

一直以来,浙江民资对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就有着浓厚兴趣。

上世纪90年代,“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的四自公路模式兴起,各种社会资本参与的收费公路项目遍地开花。后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吸引了17家民营企业参股,股权占比最高曾达到50.25%。

在更为封闭的铁路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首条合资铁路——金温铁路,2005年则诞生了建国后首条民资参股的铁路——衢常铁路。

曾被认为是民企投资“壁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就这样渐渐打开了大门,甚至连最难的铁路投融资改革,也在不断破冰。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杭绍台高铁(杭台高铁旧名)、杭温高铁列为首批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同一年,杭温高铁还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混合所有制试点。此次改革试点,就是要构建一套完整制度体系,对民资入铁项目后续运营、盈利、退出等机制做出明确安排。

随着改革的推进,浙江民资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程度越来越深,从公路、铁路到油气甚至是核电,从参股到控股,它们不断提升自身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能力,也助推形成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

坐在杭温高铁首趟班车上,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高级工程师杨秀志评价:“杭温高铁的成功建成,对于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投资,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杭温高铁首发列车经过楠溪江大桥。董旭明 金思成/摄

02

政企破壁

市场准入的大门越开越大,但作为先行探索,民企投资重大项目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民企“只能出钱、不能参与”的顾虑怎么打消?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双特双甲”资质的民营企业,百盛联合最初考虑杭温高铁项目,就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更希望能深度参与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之中。

“我们没有建设过铁路,但是在建设成本控制方面经验丰富。”李久友说,项目中标后,他们提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协调,让控股投资方成为工程的总承包,发挥企业优势,降低建设成本。

这是一次“摸石头过河”。

民营企业以工程总承包的形式深入铁路建设管理,这种模式不曾有过,即便是杭台高铁,民企投资方也是全权委托给国铁建设。

对于这个诉求,浙江省政府多次帮助企业沟通,反复斟酌可行方案,最终确定了先由民企成为总承包,再委托上海铁路局指挥队伍代建,前后花了半年多时间。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铁路所杭温高铁项目负责人王畅,是这场谈判的见证者之一。

他认为,在充分考虑政府、铁路、民营各方诉求的基础上,杭温高铁形成了“社会投资+工程总承包+委托代建”的全新建设模式,实现了民营铁路投建联动的杭温范式,为后续重大基础设施实行特许经营模式提供了浙江经验。

这个难得的机遇,让百盛联合的业务结构得以优化,不仅实现了去房地产化,其他业务也以中短期为主。

为了打响民企在基建领域的品牌,他们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争创全国首个全线鲁班奖铁路项目,对建设管理、创新科技、争创奖项等内容做出详细计划,并列明了奖励标准。

在义乌经商的海外客商体验杭温高铁。 董旭明 金思成/摄

其次,怎么让民资“进得来、能赚钱、能退出”?

多方协商之下,这些项目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形式,有了一个相对收益保底的资金回报方案,让民企吃下了定心丸。

这种独创的投资回报机制,在杭台高铁和杭温高铁同步试水。

根据协议,杭温铁路义乌至温州段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模式运作,合作期为34年,包括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30年运营期中,所有权归民企控股的项目公司所有,政府与民企风险共担,比如,实际开行对数未达到预期,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可行性缺口补助。

“构建这种让利于民的运营模式,正是政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一种体现,让民营企业充分拥有自主建设、运营的权利,有效激发了民营活力,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王畅点评道。

据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介绍,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通过“周调度、月协调”的推进机制,牵头先后召开60余次协调会,专题协调解决涉军用地审批、管线迁改、资金筹措、建设管理等100余个重难点问题,以超常规的举措,保障杭温高铁高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一个个垄断领域的壁垒,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破壁”中,让民企看到了希望。

03

改革破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立场和明确信号,“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去年年底,我省曾开展一项浙江民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调研,对35家参与过或有意愿的民企发起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5%的民企表示愿意继续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但投资额主要集中在2000万至5000万、1亿至5亿两个区间,高投入、长周期项目,民企仍有顾虑。

“尤其是‘公铁水空’等项目,有实力、有能力参与的民营企业比较少,隐形壁垒仍然存在,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渴望实招真招。”省发展规划院基础所副所长祝诗蓓说。

杭温高铁横店特大桥。金思成 董旭明/摄

如何让民资敢投、会投、愿投?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努力推动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资进入铁路、油气、核电等领域。

杭台高铁开通运营两年多来,列车数量从最初的17.5对增加至目前的28.5对,节假日最高开行达30.5对,累计客流近4000万人次。

“如今,我们正在物色新的铁路项目,希望能继续参与铁路投资。”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核准浙江三澳核电二期工程等项目。作为国内首个民资参股的核电项目,三澳核电全部6台机组投运后,预计年提供清洁能源525亿千瓦时。

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李俊峰表示,该项目民资参股比重,从一期的2%提升至二期的10%,持续放宽准入门槛。

专家认为,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在全国形成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增强了民营企业投资信心,而且政府也在不断破除市场壁垒,形成良性循环。

新建的杭温高铁横店站。包康轩/摄

去年8月,浙江出台了“民营经济32条”,提出“不准限定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股权结构”等“七个不准”,产业基金、新增用地、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都必须达到70%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力举措。

“我们正在常态化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目前已有30个项目成功吸引585.4亿元民间投资。”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洪旭辉表示,他们将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常态化建立与民企沟通交流机制,切实为企业解决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作为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资深专家,浙江省政府咨询委特邀委员刘亭认为,全国两条民营控股铁路的成功固然可喜,但投入运营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如何确保合同契约的稳定可靠,并在高效安全运行基础上获得合理投资回报,还需要合作各方尤其是在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坚强保障。

民企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仍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原标题:全国两条民营控股铁路,为何都在浙江?)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金梁 张帆 周琳子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