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路边挂恐怖宣传画 老人夜行吓得腿发软
前日,市民刘娭毑反映,在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旁边,出现了一幅大型恐怖宣传画,“画里面的人睁着阴森的眼睛,我晚上经过那里,一不留神看到,吓得腿都发软了。”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阜埠河路,看到路边确实有一幅这样的宣传画,高约2米,长约5米。画上的人脸发绿,眼睛睁得很大,气氛甚是恐怖,上面还写有“怨灵病院”、“只要你敢来,就别想活着出去”等字眼。不时有市民从画前经过,一位买菜回家的老太太说:“这么吓人的东西挂在这,真是越搞越没名堂了。”
记者发现,宣传画旁边有一间名叫“怨灵病院”的主题鬼屋,每人门票要100元。其工作人员说,万圣节快到了,趁着这个时机,他们公司租了这个地方,经营这间 “鬼屋”。记者问:“有没有考虑到外面的宣传画可能会吓着市民?”该工作人员笑着回答:“就是要够恐怖,才有人来。”
3 市场卖“滴血鬼脸” 明知是假看着害怕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万圣节的临近,在一些小商品市场,甚至小学门口的小卖铺里,都有类似的恐怖道具。
“前几天,我儿子突然戴着一个鬼脸面具回来,把我吓愣了。”邓女士说。得知是儿子临近万圣节的“恶作剧”后,她当即把那个面具扔了,并问到儿子是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的。第二天,邓女士联合几位家长和老师,找到商店老板,老板答应撤下这些鬼脸面具,并称这些东西是从下河街商贸城进的货。
昨日,记者来到下河街商贸城,刚走进一楼大门,就看到一家批发行门口挂着南瓜灯、骷髅斗篷、鬼脸面具。店内甚至还有一种“滴血鬼脸”,挤压连接的瓶子,深红的“鲜血”便通过管子流到面具上,白鬼脸立即变成红鬼脸。虽然明知是假的,但记者看着也觉得有些害怕。
再往里走,有一家专卖此类万圣节恐怖道具的小店。当时,正有两名女士在此选购,她们买了两个南瓜灯。其中一位女士说,自己的儿子在读小学一年级,10月31日晚上,学校要搞万圣节活动,她就给儿子买了这个,“不敢买那些太恐怖的面具,那些东西对小孩子确实不好。”
观点PK
支持者
借着节日玩一玩,很正常
西方“鬼节”即将到来,各种“幽灵恶魔”在长沙齐上阵。对于这种事情,市民怎么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及老年人,观点存在较大差异。
昨日,记者在长沙街头随机采访了10多名年轻人,其中多数人并不清楚万圣节的来源和寓意,但却认可“过万圣节”,“借着一个节日,好好玩一下,这是很正常的事。”
27岁的黄女士在天心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上班。她说,每年万圣节前夕,公司会专门举办一次活动,大家把自己装扮成各类恐怖人物,然后拍照片发给朋友,“吓唬吓唬,多有意思。”
“总要过点不一样的日子,这就是个机会。”湖南大学的何同学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缺少娱乐因素,但西方的节日,不论是愚人节、圣诞节,还是万圣节,都能让大家找到不一样的娱乐项目。
反对者
会吓到他人,影响孩子成长
记者发现,向本报反映相关情况并表示担忧的,要么是学生家长,要么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娱乐有很多种方式,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恐怖的方式?”62岁的贺爹爹说,上个星期,他吃过晚饭后去湘江风光带散步,看到有人穿着僵尸服,脸上涂着红色的液体,看上去像是眼睛鼻子都在流血,“晚上突然冒到你面前,你会觉得这个好玩吗?”他认为,过一个节日,要对这个节日有所了解,不能为了好玩而影响他人。商家也不能过分宣传并摆设一些“恐怖”物品,弄得全城“闹鬼”一般。
“戴着面具吓人,这对小孩子没有一点好处。”小学生家长邓女士说,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多教给下一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而不是营造“恐怖氛围”让小孩子玩,“中国有中国的环境,不能什么都跟国外一样。”
专家访谈
个人玩乐和商家炒作应有所限制
记者: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为何越来越火?
方向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巡视员、社会学专家):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日益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和倾向,特别是在生活节奏紧张的情况下,都市人群往往选择以娱乐进行放松,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具备娱乐因素,恰好满足了需求。此外,这跟部分商家的炒作也有关系。
记者:相比“洋节”,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氛围冷清得多,这是为何?
方向新: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都处于变化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潮流容易进入迷茫状态,人们往往将舶来文化当成现代文化,反过来,又排斥自身拥有的传统文化。从社会心理来看,人们本身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感兴趣,出于新奇和从众心理,他们热衷于尝试过“洋节”。另外,中国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人们主要是享受团圆的感觉,而清明节、中元节,气氛则较为沉重。但西方节日往往带有娱乐因素及社会性的功能,人们可以和家人以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过,这满足了现代城市人群的社交需求。
记者:万圣节前长沙“闹鬼”,部分市民存在一些担忧,您怎么看?
方向新:过不过节是个人的选择,其他人无法干预。但是中国不同于西方,个人“扮鬼”,商家炒作宣传、摆放恐怖物品,应限制在特定区域内,不应该无限制地出现在公共区域,影响到他人。特别是学校和家长,不宜盲目带着孩子以“扮鬼”取乐,而应该引导孩子有选择性地过“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