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泸州合江县先市镇新殿小学,校门口堆放着一堆施工用的砖头,很多小学生把砖头往学校搬。这个场景在网络“疯传”,立即引来关注。有人认为,让学生做“免费劳力”不恰当;也有人认为,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有必要。网友论战“该不该”。不过,在随后一家网站进行的“小学生义务搬砖,你怎么看?”调查中,有近八成网友对此持赞成态度。(10月20日《大河报》)
日前,一段学校让学生“搬砖”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褒贬不一。听闻颇有些为之哑然,这样一个并不离奇的事情,为何竟产生如此强烈反应?不过,在随后的调查中,有近八成网友对此持赞成态度,还是让人颇感欣慰。学校让学生“搬砖”,“这个可以有”。
社会关注小学生“搬砖”,而且一些人对此还很诧异,最起码说明这样的活动现在很少,这样的劳动离学生也渐行渐远。其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及之前,这是极平常极普通的事情。学生不仅在校内“搬砖”,为了校园道路和操场硬质化,不少学校还发动学生到校外找碎砖,然后往学校搬运。除此之外,在农忙时节,还组织学生支农义务劳动,拾棉花、捡麦穗等,记得学生一个个都忙得很高兴,也很充实。
经常有老师抱怨劳动课总是“纸上谈兵”,感受劳动实践活动太少。这主要是一些学校极端办学思想在作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业水平,而将劳动等技能学科仅当作了配伍的花色而已,形同虚设。还有就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生怕学生进行“搬砖”这样的活动一旦有意外而招惹麻烦。这很有些因噎废食的意味,久而久之,在学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也被“农民工”包办代替,更不要说校外的劳动了。这很让人有些纳闷,莫非我们的学生就只是“读书郎”?就不需要劳动锻炼?
现在,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恐怕就只剩下扫地、擦窗子。笔者所在的学校在一座小城,校园里有些花草树木,还有两片草坪。这就存在维护的问题,锄草、浇水等本是学生难得的劳动资源与机会,但却被学校“外包”了,而且这绝不是个别学校,具有一定普遍性。其实,劳动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户外,除除草、浇浇水,这不仅是劳动也是一种体验,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也许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这样的活动也有益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自觉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不能总埋怨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而是要反思我们有没有给他们劳动锻炼的机会。其实,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参加“搬砖”诸如此类的劳动,完全可以进行尝试,而且这就是一堂很好的劳动课,根本无需在乎他人说三道四。这不是简单的节省搬运费问题,而是在这其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更主要的是学生为学校的建设出了力流了汗,他们用他们的小手为校园增添了光彩,这段经历会成为其人生经历中一段美好的回忆,还会在他们内心深处播种下热心公益的种子。这些都是课本所难以取代的,也是朗朗读书声中难以寻觅的。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既要有书香,更要有生活的体验与历练。“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教育的失败与悲哀;只有让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学生的未来人生才会更精彩,才能一路花香。因此,学校应创造、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资源,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值得为之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