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毫无防备,最直接地表现出人类的潜意识。电影《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饰演了一个不平凡的贼——— 盗梦贼,他能潜入他人梦境,盗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
与电影相反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催眠师,则运用各种手段,使被催眠者进入睡眠状态,再通过信息引导,解开对方心中郁结,起到心理疏导作用。对公众而言,这是份神秘的职业。
近日,记者对厦门催眠市场调查后发现,厦门的白领和企业家由于压力大,成为催眠师的主要顾客。
催眠术 有没有科学依据?
在很多人心中,催眠术烙有深深的巫蛊之术印记,它究竟有无科学依据?国际NGH认证催眠师林一芳说,催眠疗法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神秘,它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林一芳说,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睡眠状态下,人脑不接受外界信息,而催眠状态下,人脑的意识被潜意识所替代,处于一种高度受暗示的状态,此时人的意识是模糊的,任何暗示都将对人脑产生影响,催眠师由此控制被催眠者的意识,通过专业技术,达到治疗效果。
记者走进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催眠室,室内摆放着沙发床和音响,厚厚的窗帘遮住了室外的阳光,室内灯光微弱而温馨,环绕着熏香的气息,为创造安静的环境,墙壁统一为暗花软包。工作人员说,催眠时,他们会播放催眠曲或轻音乐,让顾客躺上沙发床,盖上毯子,使其进入状态。“你走在静谧的森林里,空气充满芳草的气味,感觉自己越来越轻”,催眠师会用语言让顾客放松身心。
所有人都适合催眠治疗?
林一芳介绍,催眠疗法一般用于治疗失眠、抑郁、烟瘾、网瘾、神经衰弱和社交恐惧症等神经性综合症,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后,会在催眠师的引导下,将引发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的心结逐一解开,醒后将备感轻松。
“人脑天生具备接收外界信息的功能,因此,几乎每个人都能接受催眠”,林一芳说,但催眠疗法不适 合神经分裂症等重度神经症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她告诉记者,无心理疾病的人,也可通过催眠疗法释放压力,消除疲劳,达到心理调整,进而改善情绪和睡眠质量。
“但我不建议6岁以下、60岁以上的人接受催眠,这类人群潜意识受暗示的能力较差,不易被催眠”。林一芳说,文化水平较高,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对外界信息更敏感,因此更易被催眠。
催眠状态 仍有心理防御
“催眠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父式催眠’和‘母式催眠’”,林一芳解释,父式催眠方式的声音比较严厉硬朗,而母式催眠方式比较亲切柔和。
影视作品中,很多无良催眠师将人催眠,在被催眠者迷迷糊糊的状态下,轻而易举地获取有利信息,让观众惊叹不已。现实生活中,被催眠者是否也会在催眠者的诱导下,一一道出心中秘密?林一芳说,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存在出入:首先,这类催眠涉嫌违法犯罪,催眠师属于特殊行业,会遵守行业禁忌;其次,催眠时,被催眠者并非睡着,其潜意识是清醒的,每个人都有心理防御机制,若被问及不愿向外透露的信息时,被催眠者将马上惊醒。
白领和企业家 借催眠解压
《盗梦空间》的大热,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催眠方面的问题。在林一芳所在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催眠治疗的顾客以学生、白领和企业家为主,其中白领和企业家占总人数的70%左右,学生占30%左右,这个群体年龄集中在20至50岁,“这类人群面临的压力大,催眠疏导是个很好的减压途径”。
林一芳说,心理咨询师的行业门槛很高,需接受专业严谨的培训,通过心理测试,证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在国外,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催眠师资格认证,但目前我国尚无这类机构。”她提醒说,目前,持有精神卫生注册医师证,或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等“学历”者,才是国家承认的催眠师,为保证治疗质量,消费者挑选催眠师时应注意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