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全面启动,记者统计发现,截止7月20日16时共计92家中央单位公布了2012年的"三公经费" 决算,经比较,79家中央单位“三公经费”的花费低于预算。
中国气象局等多家中央单位表示,由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进一步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全年实际支出比预算有所节约。
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合计 74.2 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减少2.81亿元;公务接待费14.13亿元,减少0.78亿元。
国家海洋局、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工商联、中国侨联、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办公厅等6家中央单位花费与预算持平。
发改委、国资委、中国保监会、中国工程院、全国友协、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7家中央单位花费超预算。其中,国资委超预算额度最高为672.64万元,发改委位列第二,决算超预算620.26万元。
记者发现中央部门在此次公开“三公经费”的时间上较为集中,大多部门对决算总额及分项数额较年初预算增减变动原因,以及相关的因公出国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和公务接待等情况进行了说明。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在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简政放权、公开透明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措施,这些措施使得各个单位的工作作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竹立家同时指出,“三公经费”改革有很多年了,从2006年开始,实行公开透明,但是事实上,对公款吃喝的遏制效果比较明显,而在公车使用方面,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他表示,公开透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大要对“三公经费”审查,公共舆论要进行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