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绝对不是一个风风光光、风景无限的进程,中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各种各样的危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9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上指出。他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充满挑战的进程,千万不能过分低估它的复杂性。
人民币中间价一直保持着升值势头,但在本月初出现了微幅贬值。在离岸远期市场,美元兑人民币N D F(无本金交
割远期)已与国内中间价倒挂近一个半月,种种迹象表明,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现象已减缓,这也引发了关于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说法。
对此,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表示,市场波动是正常的,人民币汇率有波动是市场规律,没有一个货币是永远上升的。但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乃至成为储备货币,沈联涛此前就提醒过不可操之过急,他认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不但并非荣耀和特权,更是一种“诅咒”。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官马克·让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也对此表示警示,“应区分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之间的区别,人民币是否应成为一种储备货币还需谨慎,这是一种权力,但也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美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还提到,除了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增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比如增加中国在IM F中的股份等。
与会代表也认为,历史上绝大部分国家,在它的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都曾碰到过巨大的麻烦:英国的英镑在成为国际货币之后,碰到了二战之后的挑战;德国马克后来演变成欧元,欧元推行至今,也遭遇到了欧债危机的困难;日元在国际化之后,也遭遇了近20年重大的危机。李稻葵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是充满挑战的进程,千万不能过分低估它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和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相结合,和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相结合,必须和金融改革相结合,和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
李稻葵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要和整个国际货币体制改革,乃至整个国际金融改革紧密结合。例如,欧债危机当前,在援助欧洲时,是否要以人民币计价来进行援助?在IM F增资的过程中,是否要以人民币计价来进行出资?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金融自身的改革。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是我国自身金融体制不断改革,不断开放的过程。李稻葵说:“如果商业银行的经营不稳健的话,短期内投资者、存款者认为我们的商业银行地位不稳,是不是资金有可能出走?而如果资本市场短期内被投资者认为没有投资价值的话,是否资金也会外流?”第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应该是一个更好得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李稻葵建议,可考虑在温州、鄂尔多斯等资金相对充足的地区,鼓励人民币资金走出去。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指出,目前国际上对人民币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是因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需求,还是真实的对中国宏观政策长期稳定的信心的需求,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她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非常复杂,对国内经济政策和基础,包括整个一套价格体系形成都有非常大的要求。因为最终,所谓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或者是人民币国际化,都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资本最有效的配置在实体经济上。“如果国内很多要素的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能源、土地等,有很大扭曲或是不确定性,加之资本大幅流入、流出,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需要迫切推行的是国内一系列改革。”汪涛指出。
与会专家也强调了人民币国际化不应“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说,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个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政府在推动中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李稻葵也说,人民币国际化不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实际上,它是伴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副产品,人民币在被纳入SD R一篮子货币(特别提款权)的进程上,不应该硬性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