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允许融资平台贷款经批准展期一次,可缓解地方债可能因偿债时点过于集中而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但是,此次政策调整主要是试图避免存量因急刹车出现烂尾和坏账等问题,总体还是存量性的而不是增量性的。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此次银监会只是对于部分平台债管控政策微调,并不说明从严的大方向发生更改。“前段时间监管层将关注点放在整体风险防控上,防 控风险政策出现‘一刀切’状况,随着调查摸底,对于目前平台债情况较为清楚,将按贷款质量分别处理,因地制宜。”
平台债仍面临阻力 多渠道融资是正道
监管部门加强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一年多来,有效遏制其高增势头,实现降旧控新,但仍面临不少难点和问题。
调查显示,半数银行家认为,地方政府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对政策的不完全理解使得清理规范工作受到一定阻力。42.1%的银行家认为,平台债务信息不透明使银行难以掌握全部债务情况,进而无法准确评估其偿还能力和还贷风险。
还有银行从业人员提出,由于目前政策是以平台自身经营性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程度进行风险权重计算,并没有考虑到融资平台的财政补贴、抵押担保等还款来源情况,因此现金流覆盖程度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平台债风险情况。
“由于当前测算现金流时并不考虑担保抵押,这样对于一些自身现金流不足,但政策补贴或抵押担保充足的平台贷款就显得比较‘吃亏’。”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告诉记者,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并不产生现金流,但财政专项补贴却是明确、稳定的。
目前平台贷款的清理仍面临诸多阻力,潜在风险不可忽视。专家建议,应推动融资平台成为市场化的运行主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实公司资本金,引进民间投资改善股权结构,实现商业运作。
“地方政府应加强负债管理,将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定期公布账款,以便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的社会约束机制。”巴曙松说。
专家建议,地方政府要想解决目前项目建设资金问题,不应过多依赖银行,而是探索多元化政府融资渠道。
巴曙松认为,应允许贷方自行发债,解决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资金问题,或借助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力量,进行公益性基建类项目建设运营。
日前,财政部通知,上海、浙江、广东、深圳获准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专家表示,此次“破冰之举”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意义重大。长期看来,这将有利于减少传统不透明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降低我国货币增速,缓解中长期通胀压力,壮大地方债券融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