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新闻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经济 | 社会 | 体育 | 文娱 | 时评 |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新闻中心>>新闻时评
 
 
新华网评:如何关上“戾气之门”?
2011-10-22 08:50:13   杭州网

    现下,无论是网络上、电视上、还是报纸上,“发飙”、“暴打”、“对骂”、“斗殴”等词汇的出现频率极高,时间久了,让人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感觉:一股戾气弥漫着整个社会。

    何谓戾气?《说文》云:“犬出户下为‘戾‘者,身曲戾也。”段玉裁注云:“户下犹户阆。户下必有阈,阈高,则犬出必曲身。又或户阖,犬挤出亦必偏曲其身。”户下就是门扇的意思,门扇上一定会有门槛。如果门槛过高,那么狗出去的时候一定会

弯曲身子;又或者门关上时,狗要挤出去也必须缩着弯曲的身子(才能挤出)。犬既“偏曲其身”而出,必然恶气暴涨,遇人必狂吠滥咬矣。因此,戾气就是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心理或风气。

    当下,戾气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地铁上、公交上为抢座而大打出手的闹剧时有发生;车祸撞人,不是救人而是挥刀相向;孩子间偶尔摩擦,有些家长不是现身教育,而是动用武力或者权势、金钱摆平;轻生者跳楼,围观者不是尽量援救,而是大喊怎么还不跳;在微博上意见不合,不是理智讨论,而是动辄就用各种污言秽语大骂对方;在各种社交网站上,因为某个视频或者帖子让人惊悚的标题,不理性判断真假就盲目转发、评论的,也是一种暴戾之气的表现。

    为什么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有些人对陌生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会如此暴戾呢?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但长期以来积聚的社会矛盾也开始慢慢凸显。贫富的分化,公权力的腐败,维权渠道的不够畅通,……这些长久被堵塞的不平之气一旦找到出口,必然会呈现出“狰狞”的面目。

    此外,我们对陌生人时常会存在一种冷漠的“看客”的心理。费孝通先生说传统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伦理是一种“差序格局”,好像在湖面投石,不同的人伦关系便如波纹一样,以自我为圆心有差序地展开,随着亲疏远近渐渐淡漠。因此,有些时候有些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不是“君恭我友”,而是倾向于“睚眦必报”。就像门下那只弯着身子的恶狗一样,时常能跳出大门,咬伤行人。

    媒体的放大、扩散作用亦不容忽视。按照传播学的拟态环境理论,在媒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感受与经验越来越多的是从媒体上获得的,我们越来越活在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里,而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但是这种主观感受与客观现实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所以,如果媒体上充斥的都是暴戾之气,人们的世界观就难免会被影响,长此以往就会“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外部世界和周围的人。遗憾的是,出于市场竞争等的需要,有些媒体盲目追求刺激,在标题制作等方面极尽夸张之能事。

    因此,对因心怀暴戾之气而做出错误举动的社会成员,如果单从道义的角度去谴责他们,同样是粗暴而简单的。化解社会的暴戾之气,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

    从宏观来说,对我们这样一个身处转型期的国家,社会矛盾也处于凸显期,要减少社会的暴戾之气,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公正健全的法制体系。很显然,一个正在变迁的社会,仅靠传统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要通过公共财政有效地调节贫富分化,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监督约束公权部门权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驱散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的阴霾。同时,媒体要致力于客观的传播新闻事实,真实的还原我们的社会环境,引导普罗大众去追求真善美,而不要恶意炒作,通过选择性的夸大字眼来消费人们的暴戾、猎奇心理。

    从微观来说,在一个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压力如此之大的时代,每个人身上都有或隐或显的戾气,如何将其化解于无形?不妨将视线暂时离开纷繁复杂的电视、电脑屏幕,花更过的时间来读书,“一日三省吾身”,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

    从社会到个人,如果都能化戾气为祥和,“戾气之门”自然就会关上了。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 净    编辑:高婷婷    
  腾讯微博    开心  豆瓣  人人  Twitter  Facebook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北半球最美丽的秋天
这些都看过 说明你...
小河直街夜景迷人
希腊民众抗议
经典影视穿帮镜头 ...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时评
·铁路何以“骗子承包,厨子施工”?
·为社会道德“撑腰”需更多民众参与
·员工被迫“学狗叫”源于权利不对等
·袖手旁观的路人未必都“冷血”
·央企红利惠及国民应进入“倒计时”
·银行房贷政策不能挤压民生需求
·巨亏的收费公路为何养出暴利的路桥公司?
·北京离真正“宜居”还有多远
·“限购松绑令”朝令夕改并非坏事
·宋山木不定罪才是全国男人的悲哀
·打假,须从官场开始
图片新闻

杭州网美丽乡村行 ...

杭网网友图说美国 ...

经典影视穿帮镜头 ...

周杰伦欧洲秘密结婚

全球神秘事件大盘点

电影中的杀人猛兽
热门点击
·白领丽人说职场: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女白领长假七天被父母安排相亲八次
·教练替考严重 哈尔滨驾照停考整顿
·女白领网征男友回家 包吃住每天2千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存有三大难点
·国家统计局:超80%居民有自有住房
·A股“越穷越生” 9月已有4新股破发
·两名幼儿被遗忘校车内身亡
热点专题 more
- 2011年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
- 杭州市延安路综合整治工程
- 2011中国杭州文化创意博览会专业论坛
- 统筹城乡 记者“五进”大型采访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2011湖南国际旅游节
- 2011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
- 首届杭州学习节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 强台风“梅花”来袭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