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一首民谣风《十三五之歌》走红网络,也引起一些外媒的热议好评。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以欢快通俗、富有节奏感的曲风曲调,造型夸张、色彩绚丽的拼贴艺术动画,把“十三五”概念等生动形象地向世界传播。可谓国际范十足,传播力甚强。更引人思考,今天的中国,该怎样向世界说中国的“好”?
不少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才发现实际观感与从西方媒体上的中国形象差异很大。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毋庸讳言,也与中国人不太擅长讲中国自己的好有关。中国人低调内敛的文化特性,常常使人们不太好意思说自己的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媒体还未掌握国际传播技巧,所设置的议题未能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今天的中国要深度融入世界,就需要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就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故事是现代国际传播中的最佳载体。故事比抽象的概念、直接的宣示更吸引人、感染人,就在于它有情节、有事实,又往往与受众很贴心、很走心。那些蕴含在故事中的哲理、道理正是通过故事这个好载体通达人们内心,又让人们深悟其中之道。其实,今天中国故事的素材足够多,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成就,到中国为世界所做的贡献,再到“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等等,都是我们讲中国故事的好素材。关键问题是,要善于在国际舆论场中设置中国故事的议题,善于寻找、发现和创造精彩的故事,让故事富有穿透力和魅力,成为国际舆论感兴趣的热点焦点。
会讲故事是一种能力。同样的故事,有的人讲得让听众津津有味,有的人则讲得让人昏昏欲睡,区别就在于讲故事的方法。同样一个事,可能外国人讲比中国人讲要好、学者讲比官员讲要好;拍电影比写文章要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比干巴巴的说教要好;从对方角度比从自己角度要好、用对方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比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要好;等等。惟有用外国受众习惯的方式、切合受众接收心理的形式、便于大众接收的传播载体和渠道等,才能把中国故事讲得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启迪人。《十三五之歌》的走红就是这样一个范例。
在这样一个国际话语权竞争激烈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不仅要有讲中国故事的意识,更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期待每个中国人都会讲好自己的故事,期待各类媒体都能讲好中国的故事,使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合乎中国的实际,让中国的话语匹配于中国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