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素来爱面子,出门前总要捯饬得光鲜一点——哪怕是西装革履,头上的摩丝多得跟抹了猪油似的,锃亮的皮鞋里面套的却是双破袜子。在社会上混的“江湖朋友”,更是第一要“面子”,这常常被贬为“虚荣”,在人家很可能就是“挣面子”、“扬名立万”的头等大事。
不仅仅是个人,家庭也如此。常说家越富越勤俭,越“小气”,总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所谓“家有千金,不点双灯”“家有万贯,粗茶淡饭”。而家越穷越大方,总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所谓“饥荒多不愁,虱多不知痒”。推及到一个地方,往往越是欠发达,就越讲究,越敢花钱。东方市是海南省六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之一,更是有名的干旱区域。近日媒体报道说,东方市在主城区启动了中心街道建筑立面改造工程,计划耗资约6000万元。
根据官方出台的方案,东 方市此举的动因,是城区主街道两旁建筑物“观瞻效果不佳”,于是要对沿街建筑物屋面进行改造、清洗、粉刷、装饰装修、美化、亮化,要包装出“东南亚建筑风格”。这项工程却并没有得到当地大多数百姓的支持,普遍认为是在搞面子工程。东方市官方却表示,此举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决不是面子工程。不难设想,东方市中心沿街的建筑经此梳理改扮,的确有望一举实现从“犀利哥”到“帅哥”的突变,“旧貌换新颜”指日可待。
如果将沿街建筑物等视为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边角旮旯就是城市的“里子”了。面子光鲜固然令人愉悦,而真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则是数以百计千计的“里子”。这道理就如脸面固然重要,但是鞋舒不舒服,其实并不在于鞋子是否干净时尚,而在于脚是否舒服。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终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让游人对城市的表面风光“大饱眼福”,提升市民公众的福祉,显然才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目标所在。居家过日子的东方市市民,大抵不会特别关心城市是不是“国际化”,只会关心本地的治安状况如何,给排水设施是否完备,交通是否便利,教育是否优良。
从报道看,东方市这项声势浩大的建筑物改造工程,费用主要由市财政承担。先不说这庞大的工程有没有经过听证程序,数千万的财政支出有没有通过人大审议批准,项目有没有经过规范的招投标,单是官方所强调的“协调统一、丰富多彩”的“观瞻效果”,就传递出一种权力美学的炫耀。市民百姓的需要和感受毫不重要,它只注重视觉上的景观效应,注重契合权力的审美情趣。这跟所有大大小小的地方领导喜欢修建豪华衙门、楼堂馆所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方市如此强调“观瞻效果”,当然不仅仅满足以具有冲击性的视觉感官来改变市民对美的感知,官员要展示的,自然是一种“政绩”:当上级来的官员酒足饭饱后,受邀视察城区夜景,只要视察者脱口而出“变化真大”“简直是琼岛小香港”之类的感慨,当地官员“造福一方”的政绩就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这种“政绩幻觉”,与一些官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一脉相承。他们整天思忖的并不是百姓的冷暖、民生的艰辛,而是上级的眼球。只要能对上级产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工程”,就会不惜代价强力推进,包括“采取强制性措施”。
通观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无一不是以无视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罔顾民生艰苦的方式来推行权力的审美,百姓的生存发展权利必须为“权力美学”让路。东方市40多万人口有三分之二在农村,且农村目前还有相当多的贫困人口。与东方市倾力美化城市形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地媒体的一篇报道:2010年6月23日,东方市委主要领导到市水产供销公司调研。该公司有80余户职工,所住的瓦房大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大多数房屋墙体严重脱落,刮风漏风,下雨漏雨,被鉴定为D级危房,“更让人心酸的是不少没房住的职工或合住在仓库改造房里或几户合住在一个院子里,居住面积小、条件差,床挨着床拼着,人多的一家6口合住在一”。
我不知道时隔一年,这家公司职工的住房状况有无改观。东方市现有市属国有企业36家,企业职工人数3385人,其中在岗职工2803人,下岗失业人员1586人。我也无从知道,这一千多下岗失业人员现今的生存境况。当地媒体还曾报道说,东方是海南西部地区最为干旱的市县,年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东方部分农村饮用水的多项指标超过了卫生标准,农民饱受苦咸水之害。截至2006年,该市尚有10多万农民喝不上自来水,占农村人口的1/3,其中6.5万人的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当地政府网站的资料显示,从2011年起的未来三年,“将全面彻底解决广大农村老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这至少说明,该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至今还没完全解决。
东方市无疑是个财政穷市。数千万的财政资金砸在中心街道立面改造上,既然官方认定这不是“面子工程”,那么,仿佛市民百姓的福祉全系于城市脸面之上,“观瞻效果”如果不佳就不足以拯救民生。沉迷于“观瞻效果”的幻觉中,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这个脸面工程,扔下急迫的民生事务,不惜压缩民生开支,不惜透支公共财政。只是美轮美奂的“观瞻效果”必然会掩盖百姓喝不上干净水、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养不起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影响“观瞻效果”的工程处于显眼的地方,是“脸面”和“形象”,只要是涂了脂抹了粉,领导看得见,政绩不难彰显。而民生工程大多处于荒郊野外,或隐蔽之处,即使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也是“锦衣夜行”;即使百姓拍手称快,但领导不容易看到。在可支配的财力有限情况下,把资金首当其冲地用于形象工程还是用于民生工程?把“观瞻效果”与民生需求放在社会公平的天平上一衡量,孰轻孰重,并不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民生优先”的口号常常挂在某些官员的嘴边,为何光说不练,道理其实简单得很:民生多艰,无碍观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