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涨幅5.383%,创下32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阴影似乎再度加剧,市场各方也因此调高了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部分机构预测年内物价指数高点将会达到6%以上。
然而,笔者对经济数据的解读却与上述观点有所不同,因为尽管物价指数同比创出阶段新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体物价局势失控,也不能说明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当道。恰恰相反,基于物价波动的趋势,以及推升物价的主要因素非国内政策可控,盲目加大总量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此时应该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特征,采取针对性的调控举措,以此实现更好的市场绩效。其中的要害就在于稳定粮食蔬菜价格、严控房价两个方面。
如果简单地参照“物价指数创阶段新高”的结论,可以推演出来的调控政策就是,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 等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果真会有效吗?这值得怀疑。推升物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海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是此类商品价格的决定权在海外市场,甚至会被国际游资操纵,对此国内的调控政策措施几乎没有效果。恰恰相反,如果国内采取加息措施,反而会吸引海外游资进入国内,进一步增加国内货币供给,并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笔者认为,调控举措应该考虑能够影响国内价格的政策要素,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物价上涨会伤害公众的生活质量,这就是CPI指数统计要表达的意思。那么从去年以来,究竟是哪些商品价格上涨伤害了公众生活呢?一是以葱姜蒜等为代表的蔬菜被爆炒,二是房价高位运行。
对于农产品价格上涨,调控部门应该加大对相关瓶颈产品的耕种鼓励扶持力度,通过扩大市场供给规模来抑制物价上涨。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到2008年间,物价上涨推动因素是猪肉价格,但是随着国家对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出台,猪肉供给渐次充裕,进而成为物价上涨中的稳定因素。其中的经验值得汲取,特别是国内CPI指数中农产品占比较大,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的政策补贴力度可以在统计数据与公众感受两方面取得成效。至于房价问题,尽管房价涨跌并不被计算到CPI指数中,但是,正是由于房价高位运行导致居民开支压力极大,致使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现实感受进一步恶化。如果公众没有沉重的购房负担,那么其相对收入水平就会增加,对于其他商品价格上涨的容忍度也能够提高。正如国土部有关人士所说的,房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全局的因素。严厉调控房价对于遏制通货膨胀的实际影响极为重要,应该成为实际调控政策的必须选项。
物价上涨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把宏观因素与居民的微观体验区分开来,而后者才是统计数据所要表达的实际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