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网站公示了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今年第三季度发放名单。公示中,深圳拟向684人发放住房补贴,身家293亿元的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金蝶软件董事长徐少春等多名企业高管也在名单之中。此举引起舆论强烈争议。有专家认为,不应该把对贫富差距公平化的补贴,和对人才差异化的补贴政策等同看待。
有网友认为,政府吸引人才的愿望值得理解,但区区几千元的奖励,对于马化腾、徐少春一类富人是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的。与之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连同专家认为,既然有优待人才的政策,条件轮到谁,奖励就应该给谁,不应该也不可能因为马化腾等人比较有钱,就区别对待。
这两类意见都各有其道理,但均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本质问题:高层次专业人才享有的住房补贴,即所谓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奖励政策,是否正当。
截至今年5月底,深圳共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457名,为之配套了优裕的住房补贴政策;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4月8日)曾报道,深圳今年还专门安排9亿元购置保障性住房,其中包括正在热销的均价3.5万元/平方米豪宅“首地·容御”,供给海归等高端人才;《深圳商报》10月22日报道,已草拟的《深圳市人才安居工程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人才申请 公共租赁住房、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免租入住等,应当通过用人单位统一向住房保障部门提出,企业可以对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及入住后的相关问题进行直接管理,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先分配给企业所需人员,为企业留住人才。
可以看出,为了吸引和留住各层次的人才,特别是总量上极度稀缺的“领军人才”,深圳拿出了包括保障房资源在内的激励政策,并试图通过由政府挑选重点企业、再由企业分配给稀缺的重要人才的方式,将这样的激励效果最大化,覆盖体制内外的科研、商业精英。
这应该是从深圳近年来房价过高、逼走人才、城市竞争力下降的严峻形势而出发的,情有可原。但政策本身却非常不恰当,有违保障房公益、福利性的功能本意,客观上造成“只肯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的后果——政府对学历和收入“双高”的人才的畸形扶持、服务和照顾,以挤占劳务工、低收入户籍人口的方式而实现。如果联系到深圳市近年来多次曝出的保障房分配丑闻,可以说,旨在确保社会发展公平和和谐的保障房等公共资源,在深圳,距离弱势人群的距离,不是更近了,而是愈加遥远。马化腾当然不必在乎区区几千元补贴或奖励,但最值得反思的是,政府为什么会想到会把这笔钱发给他,而不是薪酬收入微薄、生活条件较差的同城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