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车船税法草案进行分组审议,温孚江认为税额偏高,差别过大,建议调整。“老百姓纳税够多了,我想我们立法的出发点不要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怎么鼓励消费、拉动内需,又给老百姓减税,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10年28月《北京晚报》)
温委员的话不仅是一句很现实的话,也切中了要害。税额偏高这也是老百姓公认的事实。车船税虽说是为了节能减排,但从草案规定来看,可能节能减排的功效并不很大,倒是税收可以增加不少。作为税改的一部分,有人认为这是在平衡地方和中央税收。要真正起到节能减排效应,首先要严格控制公车数量与级别。
涨价与征税也如赶集般结队成行,这个月尤其突出。农产品涨价,汽柴油涨价等等,汽柴油涨价意味着运输费提价,显然商品都要提价,于是就出现了“海豚(囤)族”。水电要阶梯式收费,车船税要阶梯式收税,难怪人们会说,这是变着戏法儿掏老百姓的口袋。“物价高,物价涨,工资想跟上物价涨;物价高,物价涨,工资跟不上物价涨……”这是一曲轻快的饶舌的《中国价》,它把油价、房价、教育费用等逐一调侃了个遍。其实《中国价》受追捧是辛酸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工资收入没涨,物价却在不断上涨,支出也就不断增加,显然,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本应该减税(比如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提高),但事实是,不仅没有减税,反而在增加。拿车船税来说,官员坐的是公车,排气量再大,也不用交车船税,要交税的都是老百姓。
税收增加得越多,民众腰包的钱就越少。税当然要征,但不是越多越好,当老百姓被征得不敢花钱消费时,未必是好事。改革税制的目的,应把缩小贫富差距、加大民生投入、让弱势群体得到保障放在首位。
说中国“国富民 穷”,这是有道理的。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今年前7月,全国财政收入5.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增长25.7%,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这样的幅度增长,难道不是税加重的结果?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国家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家富了,试问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吗?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了吗?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温总理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新华网》9月23日)其实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穷人最多的国家。
“国富民穷”的社会,不仅有违分配正义,也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悖。“国富民穷”当然与“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有关,如果出台政策法规,出发点是变着戏法儿掏老百姓的口袋,老百姓只会越来越穷,越来越不敢花钱,这样购买力就会下降,又如何拉动内需?如果老百姓有了社会保障,不愁看不起病,读不起书,没有后顾之忧,口袋里又鼓鼓的,那么就敢花钱消费,购买力强了,内需也拉动了,税收也同样会增长。
在一片增税声中,“不要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这句话就显得珍贵,珍贵是因为人大代表发出这样的声音并不多。虽然温委员的话是针对车船税率说的,但“不要总想从老百姓腰包里掏钱”的观点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人大代表中这样的声音日渐增多,警惕政府增税的冲动形成一种共识,无疑那些变着戏法掏老百姓口袋的事就会减少。
“小河涨水大河满”。大河里的水都是由小河里的水汇聚而成的,小河有水,大河才会有不竭的资源;小河没水了,大河就会干涸,这才是规律。广大老百姓丰衣足食了,国家才会稳定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