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考核报告称,“五加二,白加黑”是县(市、区)委书记的工作常态,许多都是“拼命三郎”。在本县民主测评中,115人得优秀、称职票在 90%以上。在民意调查中,102人得满意、比较满意票在90%以上,其中59人得满意票在90%以上。(5月28日《广州日报》)
在这样一个“拍屁股,拍胸脯,拍脑袋”作风盛行的时代,欣闻广东县委书记民调满意度高达90%以上,何尝不是一件幸事。然而,既然是“满意度”,公众内心至少会有愉悦感生存,但实际上,真正的民意反响并不见得如此“满意”。
首先,广东省委组织部所谓的“民主测评”有多么“民主” 值得怀疑。是不是如某些地区惯用的部门机构内部职工投票方式?内部投票的最大弊端在于不能有效规避领导威权和人情关系,且以这样的方式得出的“民主”往往只是笑话。诚若此,这样的“民主测评”就远远背离了“民主”的真正轨道,只是小范围内小人物的测评游戏罢了。
其次,民主测评的程序设计如何值得追问。是领导谈话还是上下级互动测评?是小圈子内“闭门测评”还是引入“第三方”参与监督测评?毕竟90%以上的民调满意度在国内实属罕见,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畸高满意度是否是数字游戏。
实际上,国际通用的衡量民意满意度的方法是赋值加权计算法,计算公式 为:满意度=“很满意”比重×100+“满意”比重×80+“基本满意”比重×60+“不太满意”比重×30+“不满意”比重×0。而经验告诉我们,就算在这种严密的公式下计算得出的民调结果也未必显得精确和权威,因为这个公式的前提牵涉到参与调查的人数和参调人员构成结构,这无疑是一件很棘手,很难办的工程。广东县委书记民调90%以上满意度是否严格参照此计算公式而来,我们照样不曾获知。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公众之所以质疑90%以上的满意度,一是出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条件反射式”质疑,二是公民的切身感受和官方数据大有落差,甚至背道而驰。各地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户籍制度的禁锢、教育医疗社保制度的滞后等种种因素左右着公民的“满意度”。不难想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县委书记民调满意度高达90%以上,是真实还是传说必然“引无数公民竞折腰”。
鉴于此,笔者呼吁,广东官方应尽可能向社会公布90%民调背后的一些数据。比如参与调查的总人数有多少,职业构成如何,民意测评的具体步骤和程序是怎样的,有无“第三方”监督力量的充分参与;又比如当地社会的经济、教育、医疗、福利社保等各项综合指标是多少。毕竟,既有勇气晒出90%的指标,其他指标的公布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况且,公布此类数据比光公布90%的满意度更有说服力,也更具参考价值和标本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