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三十,教育部将首次举办春节晚会,通过电视向全国播出。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表示,从春节本意来说,央视春晚不该安排在年三十,年三十应该是家人团聚,安静守岁的时刻,并非像央视春晚展现的那种狂欢节的氛围。(12月3日《北京晨报》)
“山寨春晚”、“南方春晚”、“网络春晚”,正当央视春晚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国人的“年夜饭”时,一群挑战权威的草根阶层也开始摇起春晚的大旗,朝着央视春晚掀起新一轮的“民意冲击波”。当然,倚仗着几十年的老资格和信手拈来的好资源,央视春晚完全可以用鄙夷和不屑的眼光对待这种“鸡蛋碰石头”的挑战。不过,此番“教育版春晚”的横空出世,能否给央视春晚施加一点点压力,目 前不得而知。
从报道来看,教育部之所以要“另起灶炉”张罗一桌“教育春晚”大餐,无非是居于两个原因。一是央视春晚安排的时间不合理,二是过于喧嚣狂欢,缺乏传统特色。可以预见的是,若“教育版春晚”真新鲜出炉,思想教育以及文化传统必将是其“主打菜”。而此种保持节制的娱乐方式无疑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代狂欢乱局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不管“教育版春晚”最终成效如何,教育部有意无意选择央视春晚作为“较劲”的对象,无疑是树了一个好靶子。
春晚,无论在什么地方的春晚,总是好的;可是,央视的春晚,却特别备受瞩目。每年到了下半年,“央视春晚”四个字绝对不啻为最持久、最受关注的网络热词。哪个明星放风要在央视春晚复出,哪个大牌扬言誓不上春晚……每每年关未至,关于央视春晚的各种小道消息、“正道”新闻早已传得沸沸扬扬、闹得满城风雨。春晚这道“国宴”尚未真正下锅,都已被舆论“炒”得滚瓜烂熟,而这也正是央视春晚的魅力所在——只要与之稍稍沾边,点击率瞬间放大无数倍,所谓“不差名”是也。
“教育版春晚”不是称为“教育文艺演出”而是加上“春晚”两个字,用意不言而喻。所谓“想成功,先为自己找一个好对手”,“教育版春晚”借助央视春晚的光辉、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仅仅凭此就能吸引一大片好奇和期待的目光。有了关注度,知名度当然也成正比上升,教育版的“溜光大道”就可以这样炼成。
再而言之,央视春晚不仅“不差名”还“不差钱”。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全国都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翘首以待央视春晚的序幕启开,收视率之高可想而知。收视率飙升,金银财宝自然也源源而来。“教育版春晚”以文化教育独树一帜的同时,是否也想效仿央视春晚打造成为一条“吸金新干线”,分“年夜大餐”的一杯羹呢?若如此,“教育版春晚”能否也使得教育界的“小沈阳”一夜爆红、教育界的“刘谦”一炮打响,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