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0日举行的羊城论坛上,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孙金龙透露,广州每年被打的城管达200人,而在暴力抗法中受伤的商贩只有2到3人。广东省城市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奋明表示,流动商贩是弱势群体,往往易引起市民的同情,但一些城管在执法过程中遭受的暴力则往往被社会和市民忽视。他认为,“城管执法压力很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城管执法很委屈”,市民对城市管理要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而不能仅有“廉价的同情心”。(见12月1日《南方日报》)
看了这则新闻,倒很像是听了一次城管们的一次诉苦会。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广州城管被打的人数,是商贩的100倍。这种爆炸性的新闻,理应具有绝大的颠 覆性,让神勇无比的城管从此变作可怜的、倒霉的弱势群体,从而赢得群众的同情。不是吗?为了管理城市,为了让城市变得更文明、更有秩序,为了让那些流动的摊贩按规矩经营,城管这支队伍受了多少委屈啊。可是,糊涂的市民居然还是把同情都给了那些可恶的小摊贩,把怨恨给了忍辱负重的城管,这世界是多么不公平。我要是城管,宁可辞职去做小摊贩啦。
据说,弱势的群体最爱抱团,最喜欢相互倾诉,广州城管们大倒苦水,倒很体现了弱势群体的特征呢。可惜,在小摊贩和城管之间,我却总也做不到憎恨前者而同情后者。我无法在城管与绵羊之间划等号,正像我无法在摊贩与恶狼之间划等号一样。为什么我会如此地固执?
我们一次次地看到城管们开会、抱团,充分地运用着自己的话语权,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可是至今,却还没看到过流动商贩有自己的组织,并且能腾出时间,来相互倾诉一下他们的苦衷,表达一下自己的诉求。也许,他们没有时间矫情吧,他们只知道,城管来了之后,撒腿就跑,来不及跑,就设法把自己的那点家当看好,尽可能不让城管给没收了,或者给砸了,踢了。要知道,那一点水果、一摞袜子、几把雨伞,和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就是他们的饭碗啊。少一次摆卖,就可能少一顿饭钱,孩子的学费就可能没有着落,老娘的药费就可能无法凑齐——谁让自己没有工作呢!谁让自己没有本事、没有本钱呢!当公务员多好,风不吹,日不晒,雨不淋,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一张报纸一杯茶,朝九晚五,旱涝保收,不愁吃不愁喝,还有住房公积金,退休了还有钱拿,多好。哪里像小商贩那样,被城管追得满世界乱跑,至于和城管的摩擦、纠纷、冲突有多少次,那简直是家常便饭了,谁顾得上统计呢?统计了,又有什么意义?不过不要紧。城管们会有自己的统计。他们说——广州每年被打的城管达200人,而在暴力抗法中受伤的商贩只有2到3人。呵呵,要是大灰狼哭着说小白兔欺负了他,你会说什么呢?
我们的确应该像城管说的那样,要对城市管理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而不能仅有“廉价的同情心”。可是,在底层群众的生存权和一个城市的干净整齐面前,我们究竟该要怎样的理性?诚然,城市需要秩序,小贩应该管理,但是,这种秩序恐怕要缘于人性化的服务。有网友说得好,为什么用头撞墙每次伤到的都是头?头被墙撞破是墙壁破损的100倍。方法不对,如果一味坚持,除了自找倒霉,还能说明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