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隐私还是逆向思维? 记者从学校拿到这两份争议试题,分别包含试题48道、53道,内容涉及性健康、艾滋病、个人情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学生可实名作答也可放弃,部分题目不需作答。 “出题的本意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郑某说,大学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期,当前一些学生缺乏防范意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考题是想通过逆向思维刺激学生重视自身安全”。 “比如‘艾滋病好在什么地方’,我们想以此刺激学生的神经,重视性行为健康与安全。”郑某说。 记者从试题中看到,雷人、劲爆的试题占比约为20%,其他还有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怎么产生的?”等充满正能量的题目。 记者采访了多位学生,2018级动画专业一名学生说,全班40多名同学基本都答了题。一些学生认为如此出题方式来获取答案有侵犯隐私权的嫌疑,也有一些学生表示“都是成年人了,通过答卷可以提升性健康意识”,对出题者表示理解。 李高南坦言,出题人并非带有恶意,但这种出题方式值得商榷,学校在命题管理上确实存在问题,一些同志缺乏责任心,校方今后将吸取教训,加以改正。 专家:个性化试题应避免走火入魔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学校自身工作程序的不规范,同时也暴露出有关部门在执行某些制度上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对于一些欠妥的个性化考查方式缺乏指导。 北京尚衡律师事务所广西分所律师李莉认为,通过实名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存在较大的泄露个人隐私风险。分数公布、试卷封存、个人信息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学生个人带来不良影响,“今后应避免采用实名制或考试形式,并注意信息保存”。 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小迎说:“社会争论问题的焦点实际上是如何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一些高校搞创新教学、个性化试题无可厚非,但不能为追求个性化而“走火入魔”,更不能滥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可以采取更加温情、灵活的方式,比如谈心谈话或无记名问卷调查。”孙小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