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何女士将女儿送到远在江西的“女德班”就读,学习传统文化,期间要参与劳作,禁止使用一切电子产品。学生经全封闭学习三年后,欲成为一名“贤妻良母”。如此的教育方式鲜为人知,记者发现佛山也有类似的课程,却仅是兴趣班。有专家称,“女德班”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融入社会。
揭秘学校教育方式 三餐素食 禁止电子产品
在朋友的介绍下,家住禅城的何女士知道江西有一所“女德班”学校,学生在那里专门学习国学等传统文化。
“学校在江西于都,原先是一所职业教育民办学校,后来转为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何女士称,在可容纳千人的校区内目前仅有1个“女德班”,接收的30多名学生,年龄从10多岁到20多岁。
“学校是全封闭的,就读3年期间不许吃零食,三餐全是素食,不得看电脑、电视,学校也没有男生。”何女士称,学校也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只能通过每月一封家书的形式和家长交流,而家长平时也只能通过老师的QQ或者微信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
上午诵读下午劳作
“学校要求必须要家长陪读3个月,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愿意接受,孩子才能够留下。”何女士称。
何女士称,在学校期间的作息非常规律,所有的学生和陪读的家长都必须早上5时起床,5时30分先绕着操场跑10圈,然后6时开始早诵,读《弟子规》、《四书五经》,一直到7时才开始用早餐。
早上8时,学生们开始上课。午后2时起床后开始两个小时的农耕劳作。
晚饭安排在下午6时,晚上7时学校会安排夜课,一到晚上10时就会准时熄灯,自己陪读的3个月以来每天都如此。
记者调查:“女德班”的培养以德行为主
何女士的女儿所就读的“女德班”是在怎么样的一所学校?尽管何女士不肯透露具体的校名和地址,但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该所学校位于江西赣州于都。
在该学校的网站上官方资料显示,该学校是一所“集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办职业学校”,筹办于2009年,正式转向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2013年年底,专注培养女性人才是从2014年起的。
该校2015年春季招生简章亮出“全免费女子中专学校中华传统文化公益教育学校”,校方称,该校本学期只招收一个服装设计与工艺(唐装与汉服)专业,限招46名女生。
招生简章称,该校将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知性高雅的现代应用型女性人才,每位学生都能上讲台讲课,人人都能进厨房做饭,人人都能下菜地干活,人人都拥有一技之长。
成为该校的学生后,不仅可以享受学杂费和住宿伙食费全免,学生还能够享受3000元(每学期750元,共四个学期)助学金。
昨日记者以家长身份拨通该校的招生电话,负责招生的谢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该学校本质上就是一所职业技术类学校,设有母教(幼师)和服装设计(唐装)专业,但在培养学生上更多以德行为主,而以专业技能为辅。
佛山也有类似读经班 学生就读仅是业余爱好
记者了解到,类似何女士这样抱着寄托回归传统文化教育好孩子的想法并非个案。但情况有所不同。
有家长告诉记者,类似的在南海九江也有小型的教育机构在做,但招收的学生不局限于女性。家住南海的刘女士女儿今年6岁,和其他孩子上幼儿园不同,她将女儿送到九江一所类似于私塾的国学班去研读四书五经,每个月收费1500元。“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会让女儿一直在这样的机构多学习几年。”刘女士称,自己看中的是这类私塾学校的氛围,和对孩子道德的培养。
在佛山,各种形式的读经班以及主打国学概念的幼儿园还有不少,却暂未见到全封闭女子学校。“如果让孩子全封闭就学习传统国学,可能很多家长不愿意吧。”有读经班老师称,让孩子学习国学现在更多家长仅停留在业余爱好阶段。
关于“女德班”的讨论也备受争议。目前更多的这类学校,还面临着办学资质问题的质疑,有媒体报道称,此前东莞蒙正国学馆“女德班”以及无证举办的学前教育和中小学培训班,已被依法责令停办。
这样的教育方式 专家认为家长不宜盲从
“如果作为一种小众、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女德班这样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佛山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咨询服务队队长、国家心理咨询师邓赞朋称,教育的受众多样性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对象和市场,但他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家长不宜盲从,并非适合每一个孩子。
“学生处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可以很好地培养行为习惯,但一旦和社会接触,回到现实当中,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可能会格格不入。”邓赞朋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很可能会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综合征,产生社交障碍等问题。
从另一方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学教授张喜平认为,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以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接受传统教育,应该反思是什么方面造成这一方面的教育的缺失,会让家长愿意舍弃现在的教育体系,而选择了回归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