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林护送孩子们过河
罗光林撑竹筏送孩子们过河
在宜宾市高县可久镇腹地,二夹河在这里蜿蜒流淌,一座简易石桥联系着河两边的星山村和红旗小学。这座桥也是村里的30多个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
不论刮风下雨,村里年近6旬的罗光林老人,每天坚持护送村里的孩子们过河上学。到了汛期,河水上涨漫过石桥,罗光林便用自制的竹筏将孩子运过河。27年来,他护送过的学生超过300名。
现场
开学下雨 耐心护送30个娃过河
2月17日是星期一,也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连绵的阴雨仍没有散去的意思。刚到下午,天空中又飘起了细雨。下午1点,吃过午饭的罗光林便换上筒靴,走到二夹河边等着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他知道,细雨将河上小桥的泥土粘湿后,走上去会打滑。
或许因为雨天路湿,孩子们回来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一些。罗光林只好暂时回家,却又不时站在自家院坝看着河对岸的情况。下午3点过,孩子们的身影陆续出现在河对面,罗光林见状快步走到了河对面。他让年长一些的孩子走在前面,他则拉着年纪最小的孩子走在后面。“小心点哈,慢慢走!”罗光林一路提醒着。
过完仅有几十厘米宽的小桥后,还要走一段泥泞的小山路。孩子们跟着罗光林走到他家门口,才各自散去回家。就这样一趟又一趟,直到4点,村里30多个读书娃都陆续回家了。这时,罗光林才回到家中,他发现自己头发已被雨水粘湿,便拿了毛巾擦了几下。这时,有接孩子的家长过来串门,罗光林便热情地打招呼。故事
小桥被淹 他背娃娃涉水到对岸
罗光林生活的村子地处可久镇腹地,是高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二夹河上的小桥,是村民们外出主要通道之一,更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小桥曾是由一块块大石头砌成的跳蹬子。村里72岁的李大香老人回忆,打从他记事开始,这些跳蹬子就存在了。
这些跳蹬子并不好走,特别是下雨时,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滑进河里。前年,罗光林自己出资用粗大的竹子混合着水泥在桥上又加了一层,让这座难走的桥平整了不少。
“修桥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娃娃些上学。”罗光林说。但每到汛期或遇到暴雨,小桥仍然会被水淹没。桥面上只有一层浅水时,罗光林便卷起裤腿,将孩子们背在背上涉水过河。
今年14岁的周庆月曾多次被罗光林背着渡河上学。“罗爷爷一只手紧紧搂着我,另一只手用竹竿探路,一点一点挪着过河。”回忆起第一次被罗光林背着过河的情形,尽管那时才4岁,但周庆月仍记忆犹新。被罗光林背着过河,她心里很踏实,跟她有同样感觉的还有村里30多个上学娃。
而对罗光林来说,每次背着孩子过河都是一次心理考验。“我心里不能慌,有时水会比较急,我走得很慢,过一趟要10多分钟。”他说,这么多年来,孩子们没有一次落水。20多年来,罗光林护送的孩子超过300个。
自制工具 轮胎、木桶、竹筏都用过
距离小桥不远处,还静静停靠着一条竹筏。“这是我跟村里人一起做出来的。小桥过不去时,我就撑竹筏渡大家过河。”罗光林说,“为确保安全,政府也给我们配备了救生衣。”
记者在现场看到,竹筏由几根竹子连接而成,但每次仅能载四五人过河。孩子们穿上救生衣,在罗光林把竹筏固定好后,大家慢慢走上去手牵着手依次蹲下。罗光林站在竹筏尾巴上,撑着竹竿划水护送孩子们过河。“我每年都要重新做一条竹筏,以此确保安全。”多年来,罗光林始终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而在使用竹筏前,罗光林还曾试过其他的过河方式。“最 开始我花了120元钱买了一个挖掘机的大轮胎,打满气就当做过河工具。”罗光林说。每次渡河时,罗光林和四五个孩子围坐在上面,孩子们紧紧靠着他的背,他双手用两根竹竿划水,护送孩子们上学。
但使用轮胎过河,孩子们的双脚不可避免要放到水里,且轮胎的方向并不好控制。因此一年过后,罗光林果断放弃了用轮胎渡河。接着,他又选用农村里收稻谷的大木桶充当过河工具。“我把家里的木桶搬到河边,让孩子坐在里面,再用竹竿划过去。”罗光林说。但木桶的方向同样不好控制。最后,他才制了竹筏,由自己当撑夫送孩子们过河。这一送,就是10来年。将来打算护学受伤 会一直坚持下去
护送村里的娃娃上学,是罗光林一天最重要的工作。“我每天几乎要拿一半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他说。至于究竟护送了多久,罗广林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我觉得有27年了。”学生家长李正朝说。
村里67岁李正朝已经当爷爷了,从他的5个子女开始,就是由罗光林护送过河上学的。现在他的两个小孙子也在上学年纪,从幼儿园开始,还是罗光林护送过河上学。“我送的第一批娃儿,好多出去读了大学又结婚生子了。”罗光林笑着说,“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是送完老子又送小子。”
谈及为什么要承担起护送义务时,罗光林说58岁的自己至今没结婚,也没子女。“每当看到村里这些可爱的娃娃,我想象着他们就是我的子孙。”他说。加上他的家在河边的一个小坡上,且平日里除了种庄稼外,并没有别的事情。此外,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孩子们由家里的老人照管,“老人们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送。”
而随着年岁地增长,罗光林也渐感体力不支。特别是去年在接孩子的途中,不慎踩滑摔伤了腰背,让他成了四级残疾,也落下了后遗症。“现在,不管是背娃娃,还是撑竹筏,只要用力腰背就开始疼。”尽管如此,罗光林仍咬牙坚持了下来。
“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但在坚定地背后,他仍不免担心,自己终会有走不动的一天,那时孩子们该怎么办呢?政府说法将协调解决村民出行问题
20多年坚持护送孩子们上学,罗光林深得乡亲们拥戴。在村民小组组长选举中,他高票当选。在给村民们服务的同时,罗光林每个月也能拿到 365 元的组长补贴。考虑到他是孤寡老人,当地政府也将他列入农村低保对象,每个月能领到 120 元生活补助。“对我来说,几百块已经足够了。这也更让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罗光林说。
仅靠种庄稼和每月领取的几百元补贴的罗光林,至今仍欠着三四万债务。前年,罗光林家的瓦房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要不是当时可久镇政府把我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让我得到1.6万元补贴,不然我现在还没有放心的住处。”罗光林说。随后,他向别人借了几万元,加上1.6万元补贴,罗光林才建成了自己现在的住房。
对于星山村出行通道打造问题,可久镇政府表示会尽力解决。但资金仍是这个纯农业乡镇交通修筑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尽管有国家村村通公路工程的筑路补贴,但这些资金要优先满足道路出行需求大的村落,星山村人口较少,因此道路修建上暂时推迟。当地政府表示,将努力协调解决村里孩子和村民的出行问题。(记者陈淋 摄影 周瑜原)老人用过的渡河工具轮胎:
花120元买来,渡河时让四五个孩子们围坐在上面,用两根竹竿划水渡河
缺点:孩子们脚要放到水里,方向不好控制木桶:
农村里收稻谷的大木桶,让孩子们坐在里面,用竹竿划到河对面
缺点:方向不好控制竹筏:
由 几根竹子连接而成,孩子们穿上救生衣蹲下,用竹竿撑着过河,每次能载四五人过河
使用:前后用了1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