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贵姓?”大多数情况下,姓氏是中国人称呼彼此的简便方式,而它也能成为解决历史谜题的重要线索——当一些中国人试图寻找600多年前的祖先时。
赵、贺、周、孙……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家谱书店里,“贵姓”不只是尊称,售价13元到118元不等的各种姓氏起源摆在书架上,供“姓”的使用者们仔细挑选。
离书店不远的祭祖堂前,参加“寒衣节”祭祖大典的后裔代表们正敬献供品、奠酒献礼。
据史料记载,从1370年到1417年,明朝政府在山西共组织18次大的官方移民,近百万人迁往京津、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因传说移民多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此处成为知名的明代迁民遗址,甚至有“十个华人就有一个是从此地走出去”之说,每年来祭拜大槐树的人,也已突破30万人次。
“到这里来寻根,实际上就是问姓氏的根,后人来了,能不给准备点资料吗?”在秦钢生经营的家谱书店中,中国常见姓氏都能找到关于起源的介绍。
“但如果想知道曾祖父、高祖父甚至更久远祖先的姓名与职业,就只能靠家谱了。”他说。
作为独特的历史图籍和中国宗法制度的体现,家谱不仅追溯渊源,反映人口繁衍和家族迁移,还记载着家训、族训及本家族史上的重要人物。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书吉解释说:“寻根是中国人的传统,修家谱则是维系家族联系和凝聚力的途径。”
“近6、7年,修家谱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省市的人都来索要相关资料。”洪洞县志办主任张青记得,以前1年接待三百多个家族,现在已增加到五六百个家族。
以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为代表的集体生产模式解体后,中国农村宗族意识得以复苏。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家族变小、独生子女增多等原因,同时刺激着寻根问祖成为人们的现实需要。
“现代社会中,对祖先和同宗同脉的寻找,其实也是建立当下社会关系和资源交流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李书吉说。
到目前为止,洪洞县志办共收集家谱3000余种,信函5000余件,各种文献资料认同大槐树移民的姓氏1500余个,包括汉、回、蒙、满四个民族;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根祖文化部的档案室里,也摆放着6、700本家谱,大部分为长江以北十几个省市的移民后裔专程捐赠,2009年以来,家谱资料已逐渐进行电子归档。
而根祖文化部的主要工作,即为收集家谱,分门别类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同时每年组织2到3次、1次30多人分组到移民迁入地调研。
“人们带着家谱过来,希望接续和寻找祖先,我们在信息齐全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相应帮助。”根祖文化部部长师希敏说。
尽管更多寻找以失望告终,惊喜也会偶尔出现:江苏丰县张氏1770年所修家谱,经与洪洞县冯张村张氏1938年续修家谱比照后发现,二者记载的方位、距离和迁移时间正好一致,两地张姓本是一家。
“一旦找到头绪,擦出火花,那将是双方心灵感动的一个时刻。”根组文化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情景,仍难掩激动。
“但实际上,寻找真正的祖先十分困难,”李书吉提醒道,“战争、社会变迁,加上姓氏本身的不停改变,使修订完整家谱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说,某种程度上看,这种文化现象,其实更多是中华民族认同远祖的一种深层次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