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7匹普氏野马现在已进入放归后的第二个冬季。据介绍,保护区将通过投料、破冰和监测等手段,为这些普氏野马越冬助一臂之力。
2010年10月,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从其培育的60多匹普氏野马中,选出三公四母进行试验性放归。放归地选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多来,这7匹普氏野马基本适应了野外环境。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管理科科长孙志成说,由 于饲草缺乏和水源不足,冬季是普氏野马一年中最困难的时期。今年入冬前,保护区制定出详细的野马越冬方案。“为了不让野马挨饿,我们已经购置了2吨干苜蓿,还准备再购买一吨。冬季每天都会投放一些草料,遇到大雪盖住草皮,还会加大投料力度。”
孙志成介绍,野马平时饮水来源是保护区内的泉水,而每年12月下旬到来年2月上旬,泉眼冰冻,无法饮用。因此,保护区工作人员将在此期间对泉眼进行破冰。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6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8万公顷。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野骆驼等濒危野生动物的“避难所”。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区内野生动物逐渐增多,近期就发现了野狼活动的踪迹。”孙志成说,野狼虽然不会伤害这些个头大的野马,但会有一定的惊扰。针对这一情况,保护区加强了监测工作。保护区内有两座安装了摄像头的瞭望塔,工作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监测。
普氏野马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野马种群,目前主要通过人工繁育,总量1000多匹。在我国,普氏野马分布在新疆和甘肃,两省区近年来先后进行了试验性放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