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一些银行对此的体会更加深刻。上周,一家大行相关人士与记者交流时就特别感慨:对银行冲击最大的尚不是经济周期造成的财务问题,而是人口的老化。他所供职的银行不但员工在加速变成大叔、大妈,连核心客户也在加速老去。支撑他所在银行全国网点客户流量的,有相当部分已是50后、60后,这些客户已经或者即将步入晚年,他们的财富沉淀、渠道偏好、服务成本等都对银行经营提出很多挑战。
这样的客户结构,基本决定了这家银行面对处于上升周期的80后、90后客户时,不能任性地调整战略方向。其他银行可以借口物理网点不够,主攻年轻客户喜欢的虚拟渠道,但国有大行不行,因为20年前它们接手现在盘子的时候,这些老客户们正当壮年,也享受了一整代人的发展红利。这或许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残酷现实,庞然大物要引领所在行业的潮流越来越不容易,因为人口代际之间的生活习惯已经有很大不同。而这,意味着高昂的重置成本。
出于好奇,记者翻阅了国家统计局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数据。国家统计局最近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9岁总人口约为1.46亿,10~19岁总人口约为1.75亿,20~29岁总人口约为2.28亿,30~39岁总人口约为2.15亿,40~49岁总人口约为2.3亿,50~59岁总人口约为1.6亿。
以这一串数据作为参照,我们显然可以看到60后、70后和80后三代客户的总规模都基本恒定,维持在2亿人以上,最少的70后一代也有2.15亿人。但到90后,总人口的下行速度开始逐渐加快,90后1.75亿的总人口规模比80后的2.28亿萎缩了23%,减少5300多万人。而00后的1.46亿人,又比90后的1.75亿人萎缩了16.6%,减少2900多万人。
考虑到现在00后还没有大学毕业,商业银行必须争抢的是90后一代。而可供大家切分的蛋糕已经比80后整整少了5300多万人,这对市场而言,意味着什么已经无需多言。幸好70后、80后一代的人口基数还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这样的存量空间对银行来说,意味着只要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就有饭吃。这其实也是从2010年以来可以看到的趋势,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已经越来越让位于服务质量的提升。
无论银行怎么努力,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虽然70后、80后一代还在逐渐攀爬人生财富和收入曲线的峰顶,但50后一代毫无疑问大多数已经走过了财富和收入的最高峰,开始下行。客户结构里主要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其中的分野将在未来5年更加明显。因为现在距离2010年已经又过了5年,所谓十年一代,5年之后谁输谁赢,最终的格局就会摆上台面。
庞大的资产规模、天量的客户基数、无穷多的网点布局,这些在过去10年支撑中国商业银行高速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或许归根到底只是60后、70后和80后几代人为行业带来的红利。或许80后还能健康工作30年,但以90后、00后这样的人口总量下行速度而论,留给大银行转身腾挪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