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2元任意坐”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让习惯了7年的北京市民唏嘘不已。10月28日下午2时30分,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如期召开,25名听证会代表参加了该次会议。
公共交通票价听证会现场
普通市民:公共交通方案背后的“帐“
根据公告,方案一:起步3公里内每人次2元,3-6公里每人次3元,6-18公里每6公里加1元,18-42公里每12公里加1元,42公里以上每18公里加1元,票价不封顶。
方案二:起步6公里内每人次3元,6-12公里每人次4元,12-32公里每10公里加1元,32公里以上每20公里加1元,票价不封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收费管理处处长李虹在听证会上介绍,地铁票价方案一的起步价与现行票价水平相衔接,有4.35%的乘客不受调价影响,但中长途乘客费用相对较高。而方案二适当提高起步价格,约11%的人群调价幅度低于方案一,对中长途乘客相对有利。根据目前路网规模和乘客乘坐距离分布比例数据测算,优惠政策实施后,两个方案平均票价水平分别为每人次4.4元和4.3元。
地面公交的两个方案也均为计程票制,差异主要在于刷卡打折优惠上,方案一取消了刷卡打折政策,平均票价为每人次1.55元,方案二保持了刷卡打折的优惠政策,平均票价为每人次1.31元。
通勤族:乘地铁通勤月支出在200元
李虹指出,对通勤乘客而言,按照平均每天乘坐2次轨道交通,每月22个工作日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别为194元和189元,93%的乘客月支出在200元以内,单次支出在5.1元以下的通勤乘客占98.58%或99.76%。
李虹表示,调价后,两个方案的平均票价水平比现行票价分别提高2.4元和2.3元。而且为了减轻轨道交通通勤乘客费用负担,两个方案均对轨道交通月支出累计满一定金额的乘客给于阶梯折扣优惠。
同时,本次方案采用递远递减的方式设计加价地铁里程,每1元的加价里程方案一从3公里到6公里、12公里、再到18公里,方案二从6公里到10公里,再到20公里,每公里的加价费率随着乘坐里程的延长大幅递减,单位加价距离是国内最长的。
公交地铁连乘族:代表建议可累计优惠
听证代表、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建议地铁优惠不要打对折。打对折的结果和以前的全民月票没有区别。希望能在方案二不打折的基础上,让公交的乘客和地铁乘客一样享受优惠待遇,累计优惠。
持卡人不光是坐公交、坐地铁也一样,累计100块钱以后实行八折优惠。150块钱以上再打五折。 作为唯一一个投票地面交通方案一的北京市政协委员朴哲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打折的优惠政策不应该依赖于一卡通的使用,如使用则需要将一卡通的使用状况以及押金的去向说清。同时,他主张地铁公交连乘应该享受优惠政策。
特定群体:代表建议地铁应专门设置优惠票价
李虹介绍,需加强特定群体服务保障待遇。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继续保持相关优惠政策,即:轨道交通继续给予解放军士兵、盲残人士、见义勇为人员等人群免票优惠政策;地面公交继续给予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残疾人、解放军士兵、见义勇为人员等人群免票优惠政策。
而对学龄前儿童,继续给予免票优惠,同时考虑本市儿童身高实际状况,学龄前儿童乘车免票身高由1.2米提高至1.3米。学生群体继续给予乘坐地面公交成人票价的半价优惠。
另外,北京还将由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适时推出低峰优惠票价,日票、周票、月票、季票、年票等定期票、以及特定线路通勤票等差别化票种。
八成参会者代表赞同建立价格动态机制
在25位听证会参加人中,有22位参加人明确表态同意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其余3位没有提出其他意见。代表们踊跃就此问题发言。
李虹介绍,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路网规模、客流情况及运营成本变化较大。故拟建立公共交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五年左右将根据变化的数据对公共交通价格和调价方式进行调整。
交通领域的专家代表陈艳艳认为,低票价并不意味着好福利,定价过低容易造成消费过度和资源浪费,而且公交的公益性并不意味着公交出行应该政府完全买单。
东城区的人大代表冯熙表示,“咱们7年的票价没有调整,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动态的票价调整机制对以后的公交票价调整会更加合理。”而人大代表郭继孚则认为不要一憋就七年,调一次伤筋动骨,综合五年一调整仍然时间太长。
公交地铁调价最后方案力争年底出台
本次听证会同意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25位参加人中,有1位同意地铁票价方案一,有24位同意方案二。在同意调整地面公交价格调整的25位参加人中有1位同意方案一,有23位同意方案二,有1位提出了新的方案。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李素芳在会后表示,多数代表倾向于选择第二公交交通方案,这与之前网上所做的调查基本相差不大。而针对现场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相关部门将会进行更为详尽的完善,力争在今年年底出台地铁公交调价的最后方案。
当记者问及同站进出在一卡通上是否有所限制时,李素芳表示,对于不合理的同站进出超过一定的时间应该会有政策进行规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