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加大
在防通胀和担心经济下行之间,短期货币政策的天平或许仍会倾向于前者。针对5月CPI可能创新高及继续上升的通胀预期,分析人士预计,央行6月或再度加息。但同时,应避免过度紧缩。在通胀得到抑制后,调控可能会更加谨慎。目前政策处于微妙的权衡中。
多家机构预测,5月CPI同比涨幅将维持高位,可能创年内新高。如果对以往央行在CPI同比涨幅创新高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加息又在“叩门”的推断。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加息无助于抑制由食品价格上升引发的物价上涨。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加息的重要性在于防止物价上涨由食品领域向其他领域全面传导。
同时,通胀压力在加大。由于6月的翘尾因素为年内高点,这一因素将推动6月CPI同比涨幅上升。如果6月非食品价格的涨势没有得到较好抑制或食品价格再度出现 反季节性上涨,CPI同比涨幅可能再创新高。甚至有机构预测,6月CPI同比涨幅存在突破6%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认为,5月和6月CPI同比涨幅的刷新将导致央行继续加息。就6月来看,出于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央行可能选择不对称加息。此外,视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情况,6月也不排除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市场“忐忑”不安
加息预期下,市场从短期来看,权重股尤其是银行股在昨日开始遭受重创,央行表示,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正有序推进。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依靠财政性资金偿债的公益性项目融资平台公司得到重点清理规范,贷款平稳收缩。因此,对银行股带来了一定的利空将对权重股企稳构成一定的承压,自然对大盘的走势形成较大的负面作用。
业内人士预计,市场目前远远还不是一个最低点,至少短期应该去回补前期2656点的缺口,预计会比缺口之后,或将距离下方的底部距离不太遥远,但是,我们知道构筑一个像样的底部形态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的,所以,从调整的时间点上看,三季度末或许才是最佳的介入时机。而中间看每一次企稳反弹都应该是为一种短期性行为。
一周大事连连看
鲁政委:6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大于加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我认为调准备金的确定性更高,最近加息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到底是在6月加还是在7月加这个现在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是在六月,加息会在准备金率之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亮出自己的观点。
央行连续三周资金净投放意在缓解资金旱情
央行6月2日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重启了3年期央票的发行,同时发行了较低数量的3月期央票,而正回购操作则再次缺席。至此,本周央行实现连续第三周向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净投放规模为81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在资金面紧张局面仍在延续的背景下,中短期内央行仍有望继续向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从货币政策的整体形势来看,预计近期加息等价格手段将受到倚重,而动用准备金率的必要性则相对较小。
银监会官员:引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工作制定了宏伟蓝图,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贯穿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有效性,必须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更新监管理念,优化监管政策,完善监管方式,加快引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学转型。
银行另类揽财术遭质疑“用钱买信用”盈利不正当
信用卡还款日来到,账单却没来得及还清,不但要缴纳滞纳金和利息,还可能使信用记录抹黑,不少人都有过上述遭遇。那么,如果每月缴纳几元钱的费用就可以避免上述尴尬,你会花这个钱吗?
这项服务就是“信用保障”,即每月缴纳几元钱,可以随时提醒持卡人到期还款并且可以将还款日向后顺延,逾期记录也不会进入个人征信系统。目前,包括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了相应的“信用保障”服务。
畏惧银行霸王条款基金公司悄然上演“汇款买基”
银行“店大欺客”不是新闻,基金公司向银行上供尾随佣金以及门类众多的服务费等也是路人皆知。看起来,基金公司一时还无法摆脱银行渠道的强大“束缚”,不过这不意味着基金不可以“静悄悄”反抗。据记者近期调查,基金网上直销其实一直在进行,如今汇款买基更是成“星火燎原之势”。但是,为了不触怒银行敏感神经,即便是收费低廉能为基民带来实惠的汇款买基金业务,基金公司也只是悄悄进行。
端午节“吸储大战”上演理财产品3天收益达4.4%
银监会要求各银行自6月1日起执行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的监管标准,各银行资金压力陡增。迫于75%的红线,各家银行借着端午节的机会展开“吸储大战”,纷纷推出高收益假日超短期理财产品。
央行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情况 14万亿贷款风险大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详细披露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等情况。《报告》认为,总体看,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正有序推进。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信用风险仍需予以关注。另外,部分平台运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自身风险也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