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中的首诊和转诊服务,关乎到人民群众看病的切身利益和感受,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11月27日,《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
两份重要文件的发布,通过指导各地加强制度设计,完善首诊负责制,明确转诊服务规则,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和连续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27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典型做法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介绍。
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 避免“无序转”
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一个重要内容。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介绍,今年6月份,浙江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连续医疗服务的工作方案,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为群众提供高效通畅的转诊服务。
从增强转诊的便利性上,浙江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在医院建立了标识鲜明的一站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预约转诊的患者提供挂号、检查、住院等服务。同时,门诊号源提前20天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并预留床位,支持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发展。
“目前我们浙江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办理转诊预约申请后,当天就能收到县医院的入院通知,大大减少了直接到县医院挂号就诊、预约入院的时间和成本,深受群众欢迎。”王仁元说。
在加强转诊的有序性上,浙江打通医院诊疗信息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壁垒,经患者授权以后,接诊医生可以调阅患者的既往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并推广影像、心电、检验等在乡镇卫生院检查,在上级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上级医院接收转诊病人以后,要先对病人的转诊信息进行评估,做到转诊先会诊,避免“无序转”。
到目前为止,浙江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已经累计向上转诊达到64.9万人次,其中75.96%的患者是转到县级医院。
在增强转诊的精准性上,王仁元介绍,浙江制定了县域医共体县、乡两级疾病的诊疗目录以及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的管理办法,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综合考虑疾病的救治能力、医疗安全、费用负担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意愿等综合因素来合理安排转诊,努力让转诊服务更有效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