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中的首诊和转诊服务,关乎到人民群众看病的切身利益和感受,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11月27日,《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
两份重要文件的发布,通过指导各地加强制度设计,完善首诊负责制,明确转诊服务规则,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和连续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27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典型做法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介绍。
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 避免“无序转”
为人民群众提供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一个重要内容。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介绍,今年6月份,浙江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连续医疗服务的工作方案,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为群众提供高效通畅的转诊服务。
从增强转诊的便利性上,浙江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在医院建立了标识鲜明的一站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预约转诊的患者提供挂号、检查、住院等服务。同时,门诊号源提前20天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并预留床位,支持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发展。
“目前我们浙江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办理转诊预约申请后,当天就能收到县医院的入院通知,大大减少了直接到县医院挂号就诊、预约入院的时间和成本,深受群众欢迎。”王仁元说。
在加强转诊的有序性上,浙江打通医院诊疗信息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壁垒,经患者授权以后,接诊医生可以调阅患者的既往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并推广影像、心电、检验等在乡镇卫生院检查,在上级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上级医院接收转诊病人以后,要先对病人的转诊信息进行评估,做到转诊先会诊,避免“无序转”。
到目前为止,浙江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已经累计向上转诊达到64.9万人次,其中75.96%的患者是转到县级医院。
在增强转诊的精准性上,王仁元介绍,浙江制定了县域医共体县、乡两级疾病的诊疗目录以及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的管理办法,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综合考虑疾病的救治能力、医疗安全、费用负担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意愿等综合因素来合理安排转诊,努力让转诊服务更有效更精准。
“三个一”让群众看病更连续、更高效
在提供连续医疗服务中,发挥数字信息化作用非常重要。作为数字化治理的先行示范区,浙江也在努力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王仁元介绍,在确保首诊医院和转诊医院之间有序衔接,浙江主要做到了这“三个一”。
打通“数字健康人·安诊儿(Angel)”作为一个总入口。目前,浙江以全国首个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支撑,上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目标是打造一个陪伴用户一生的数字家庭医生。目前,安诊儿已经实现了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用药指导、居家护理、复诊续方等线上服务“一站式”串联,覆盖了92家省市级医院,累计服务超过1400万人次。
转诊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建立了浙江省连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平台,打通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目前已经接入2647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了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实现全省转诊服务互通互联“一张网”。
群众转诊信息“一键直达”。据介绍,浙江建立了全省数据共享库,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数据共享和医学影像云存储,并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将省级转诊平台直接嵌入到医生工作站,实现患者转诊信息一键直采,并点对点推送给患者。
到目前为止,今年浙江已经累计开展门诊转诊服务71.3万人次、住院转诊服务19.3万人次。
上转医院“看得好” 下转患者“接得住”
在患者就医转诊过程中,医疗安全患者最关心的我呢提,如何确保转诊患者安全有保障。王仁元表示,浙江省围绕实现“看病不出省”的目标,主要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服务链条“全周期”。强化基层健康守门人作用,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健康咨询、疾病筛查等日常管理服务,努力推动从“疾病诊疗周期”延伸到“全生命周期”。加强体检检后的报告解读、异常提醒、专科预约等跟踪服务,做好患者诊后管理与随访工作,做到“出院不脱管”。
二是上转医院“看得好”。发挥三级医院专科优势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依托专家团队,加强疑难复杂病例的个案管理,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实现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多学科会诊全覆盖,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下转患者“接得住”。王仁元介绍,浙江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县级医院。目前,全省13家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市级医院重点帮扶32个山区海岛的县医院,每个县都建成了标准化的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和检验、影像、病理共享中心。近三年,基层门诊、住院的服务总量增长都在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