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科学判断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的新的重大变化,肯定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展现出的巨大韧性,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既总结全年开局,又部署和定调接下来的工作,此次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一系列积极信号,对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同一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这表明各项复工复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给了国内和全球市场更多的信心。但是,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一些挑战仍然较为突出,其中既有疫情带来的短期困难,也有长期性、结构性问题。同时,海外疫情扩散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严峻复杂、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决不能掉以轻心;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就是正视多重困难、坚持底线思维的体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其中每一项都锚定当下的难点“痛点”做最充分的准备,积极进取加力“六稳”,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作为“六保”中的“首保”,保居民就业是疫情期间高效复工复产的重要前提,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要性不言而喻。非常时期,要紧盯需求、多措并举,把保居民就业时刻不放松地抓起来、动起来。一方面,千方百计纾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困的问题,通过稳企业、稳经济,稳住就业的基本盘,这是创造、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帮扶,如出口导向的制造行业,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如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灵活推动就业和创业创新。 统筹实现“六保”,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研究制定有力管用的政策措施。宏观上,关注可能制约经济全面恢复的因素,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提高精准性,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微观上,把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具体部署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确保政策用在该用的群体上、该用的领域中;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针对各地推动上下游贯通、产销供衔接、大中小企业配套的实际精准发力,全面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我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的。果敢的防疫抗疫举措稳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阵脚,为恢复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接下来,只要我们在挑战中积极应对,从危机中捕捉机遇,就一定能够实现“六保”的目标任务,也一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稳定繁荣、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