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营养丰富,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奶或等量乳制品,但是网络上却流传着一些说法,让人们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多误解。比如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牛奶和很多食物相克尤其不能和橙汁一起食用、常温奶保质期长是因为加了防腐剂,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对于这些说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相关专家近日作出回应。
“缺乏乳糖酶 中国人不适合喝奶”系谣言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说法,中国人究竟适合喝牛奶吗?很多人因为喝了牛奶或乳制品后有不舒服的感觉,于是网络上就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不适合喝奶,这是真的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中乳糖酶产生不足,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从而出现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这种不耐受现象与种族、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对而言,北欧、北美及澳大利亚人群发病率较低,而亚洲和非洲地区超过一半人口乳糖酶缺乏。年龄方面,新生儿乳糖酶活性高,自婴儿断乳后,随年龄增长,乳糖酶的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最终部分人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副主任 方海琴:“中国人不适合饮奶”的说法是不对的,有数据表明约65%全球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但其引发的症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很多其他原因也可能引发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需要与乳糖不耐受区分。即使出现了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也没必要盲目回避乳和乳制品。咱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低乳糖的乳制品,比如说低乳糖奶无乳糖奶,还可以选择像酸奶,奶酪这些经过发酵的乳制品,此外,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少量多次使用乳和乳制品,可以提高我们乳糖的消化能力,改善乳糖的不耐受现象。所以说不是中国人不适合饮奶,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找到正确的饮奶方式来科学饮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