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2018年初杭州市余杭区招聘图引起热议——名单里清一色都是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博毕业生,去向多是“街道办”这样的基层部门。 有人说,这是大材小用;也有人说,这说明工作难找。 对此,余杭区委组织部回应,这是出于余杭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治理工作繁重的需要,并非大材小用;这样做,也能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名校毕业后去街道办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岛叔联系了小李,他几年前从北大毕业,工作的第一站就在江苏某地街道办。 一 为什么选择去街道办? “我个人性格相对内向,自认为比较能够适应机关氛围。毕业时也考虑过一线城市、去大企业,但是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选择了相对离家近、生活压力小的基层岗位。 我们那批学生到了基层,区里首先就安排在街道办锻炼。当然,待遇和发展升迁也是重点考量因素,我跟往届学长探讨过,当时年薪不到20万,在当地算是不错的水平。”小李说。 小李回忆,毕业时周围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去基层,有些来自沿海发达省市,却选择了去西部地区做选调生,如甘肃、宁夏、重庆等。选择留在北上广的同学可能不理解,但大家在不同岗位上,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历练。 从最高学府的“象牙塔”到最一线的基层部门工作,磨合在所难免。 小李告诉岛叔,日常在街道,考验的就是跟群众打交道的能力。他所在的地区口音多元,老百姓很多不讲普通话,如果听不懂方言,工作就很难推进,“特别考验人”。 “有一次我跟着拆迁组的领导到村民家里谈拆迁,拆迁户是别的县搬迁来的,说的话我完全听不懂。领导让我记录,我的笔记本上一片空白,特别尴尬,只能用手机先录音,然后请能听得懂的同事进行整理。” 在街道办工作一年后,小李被调到区政府办公室,负责的工作多是文件起草、资料汇总等。“各条线的内容都会经手,比较综合,也要参加拆迁、片区开发建设等更具体的事务。”小李说。 他认为,在街道跟群众打交道的经历,还要转化为处理更多复杂事物的能力。“比如前两年,我被派驻到南方某市,要结合工作地的产业规划,在南方招商引资。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做方案能让企业对我们江苏感兴趣甚至有投资意向,这都是学校学不到的技术活儿。” 二 “你怎么看余杭街道办招聘清北硕博上热搜一事?名校学生真的能留下来吗?”面对岛叔的问题,小李说,余杭待遇好,肯定是有吸引力的,他身边也有同事考到浙江。这是个人选择,余杭片区的企业很多,肯定也有不少难度高的工作。 余杭招聘信息截图(图源:网络)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吕德文告诉岛叔,余杭的街道办虽然是基层,但工作专业性较高,日常较多服务企业,工作内容和那些服务乡镇、服务农民的基层工作不太一样,高学历人才去工作也不算“低配”。 另一方面,基层部门的许多工作也需专业化才能,例如财税、科技等,需要专业性强的高素质人才。现在一些地区也开始从企业、高校选拔人才,公务员的选拔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在吕德文看来,余杭能上热搜,也是因为大家对现在的干部政策和组织工作不太了解。 各地组织部门都要选拔人才,培养干部梯队的过程中都有对干部学历、素质的要求(如985、211高校毕业等),这是组织部门引进人才、改善干部结构的重要措施,但各地不一定都能招到清华北大毕业生。相对来说,余杭区条件好一些,又“财大气粗”,所以“能见度”就比较高。 一些人认为,名校毕业的人才最终很难留在基层。现在这些在街道办就业的高学历毕业生是在“刷简历”。 小李并不这么看。他觉得基层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在基层摸爬滚打之后再去更高层级的部门,待人接物、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与老百姓打交道等,都会上一个台阶。这些也都是学问,需要时间和实践来体悟。 “我身边有同学扎根在了西部基层并稳步晋升,从普通办事人员转型成管理者之后,更了解地方实情,当地干部和百姓也认可。”小李说。 “拿我自己来说,以前会对机关里的事情感到费解,有些文件已经制定了,却迟迟不下达,当时我觉得,既然有这些政策好处,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先到先得呢?后来经历更多部门历练才明白,可能还要考虑很多政策的一致性、稳定性等。” 吕德文告诉岛叔,若是做最普通的基层工作,最考验的是工作人员会不会跟群众打交道,能不能真正扎进基层,“学历”并不一定是最高标准。选任此类基层工作者,不必死盯学历,最方便的方式是把村干部通过招考提拔上去。如果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几年后去其他部门,这也应该欢迎。 经过基层历练,一批象牙塔中的年轻人会得到锻炼提升,这批有基层经验的人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为基层治理带来不同的思考与气象,这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