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8月24日消息,近日,某高校出版社因一套数学教辅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套数学教辅分男女生版,男生学蓝版,女生学红版。如此策划,按照出版社说法,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的精心编排和设计,旨在使“男女生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男女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为学习进步找到突破口”。 男女之间当然存在生物性上的差异。比如,有研究基于大样本的扫描表明,男女特定脑区的大小和连通性存在差别,譬如海马体等。但是,这种生物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到影响数学学习这种思维活动?为该套教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背书”的专家指出,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而在普通难度的学习中,却各有千秋。不过,这种“一家之言”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属于少数派。 多数派的研究表明,只有极其少数的男性和女性个体具有所谓典型的“男性”或“女性”大脑,其余的大多数人都处于居中状态。换句话说,在谁学数学更有优势这件事上,性别因素几乎没啥权重。如果非要论差异的话,在同一性别内部的差异似乎要大过两性之间的差异。有媒体援引数学教师的评论指出,不论男女,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功夫,都能学好。听到数学专业一位研究员的一句揶揄,估计你也会会心一笑——“高考前,只有‘算数’,谈不上‘数学’,分啥男女”。 “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男生比女生聪明。它和女生适合学文科、男生适合学理科,男性适合做管理类工作、女性适合做服务类工作等说法的内在逻辑和本质是一样的。我们现今对“女性”观念的认知,也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以上那些陈词滥调的传播。现实中,但凡有女性在传统上由男性占主导的领域拔得头筹、取得丰硕成果,都会在舆论场上引起热议。可以说,女性刻板印象有多陈旧和坚固,呈现的舆论反弹就有多猛烈。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在去年的中文互联网世界中,有一场对《海的女儿》《灰姑娘》等经典童话中陈旧性别观念的公共讨论及批判。当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家长都在费心琢磨如何对孩子进行平权教育时,一家高校出版社竟然通过涉嫌性别歧视的出版计划和营销策划,这也是此事舆论声量较高的原因之一。其中,有质疑、有愤怒、有失望。性别差异当然可以讨论,但不该作为营销的噱头。营销当然没有原罪,但不该违背社会发展大趋势。 在诸多讨论中,不少人担忧刻板印象威胁会影响到女生对自我的认知和预期管理,但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这种性别标准同样会对男性构成压迫。因为,性别歧视从来都不是只关乎女性的问题。据报道,近日,该数学教辅的出版方发声明称,因引发争议,已终止该图书的出版。对于营销界来说,这不过是反面教材中又多了一个“经典案例”,但由此开启的对性别观念等相关议题的讨论,不应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