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利奇马”几小时后即将在浙江沿海登陆。9日,中新网团队由杭州出发前往台州、温州等地报道。从早至晚,疾风骤雨“愈演愈烈”。尚未“谋面”的“利奇马”,急切的想证明着其被称为今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所言非虚”。 夜晚,前往下一采访地备战登陆报道的车上,得以时间回顾这一路——风雨兼程、“轰轰烈烈”。文字难如图像般形象传达这份“震撼”。但一些途中细节,同样有助于刻画这一程难忘。 “寂寞”的高速 9日早的杭州开始飘起雨点。从杭州出发至绍兴境内,“黑云压城”的景象已出现在低空中。而此时记者收到的台州高速视频画面中,风雨交加已经到来。 行至位于浙江中部的高速公路绍兴新昌段、嵊州段,雨势已由此前的时断时续加强至中雨规模,而高速上的车辆,相比此前也减少了近半。 后方同事不断传来各地关闭高速入口、部分车辆限制驶入的信息,我们的行驶更像是一场“寂寞旅程”。期间的十分钟里,视野中仅仅出现过一次其他车辆。 中午时分,采访车辆行至浙江温岭,作为台风可能登陆地,这里的天气已经较为恶劣,下车时即便身着雨衣,不出五秒时间身上便湿了个透。服务区没有了“昔日人气”,商家没有营业让团队的午饭计划“落空”,几个私家车主和工作人员在屋檐下躲雨。不远处他们正对的方向,一颗颗并不粗壮的树木和路边工程的护栏,已被大风吹倒。 这些“寂寞”与狼藉,似乎也预示着真正的考验要开始了。 司机的手心汗 此次报道台风“利奇马”,单位派出了堪称“老资历”的司机老黄(代称)。老黄肯定没想到,有着20多年驾龄的他此次也会“惊”出一手心汗。 因为想在天气条件更恶劣前赶到此行第一个目的地乐清,团队短暂休整后从温岭服务区继续上路。而出发后不久,风雨更加“无情”。 倾盆而下的雨点伴着毫无规律的风向打在挡风玻璃上,发出沙沙响声。路面上大风将积水吹出海浪般的纹路。雨刮器至最快档位,视线中仍是一片模糊。偶有前车,只能辨别其大致轮廓,看到“双跳灯”闪烁。 行进中,导航提示前方经过桥梁。有着多次台风报道经验的老黄自语“要注意横风”,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他有着高度的职业敏感。 这段全长10公里左右的海上桥梁上,横风的强度超过我们想象。一辆载有6人和满满一后备箱行李的MPV车,感受到了更为明显的车身晃动。老黄双手紧握方向盘,车辆速度一度降至60公里/时以下。坐在副驾驶,能够看到他的双手很用力。 “手心都出汗了,以前去宁波、舟山追台风,没这么紧张过。”把桥梁“甩”在身后,老黄伸出手对着大家说。 仍坚守的人 作为媒体人,一路“追赶”为的是记录最新近的故事。而人,自然也是我们眼中的风景。 一天兜兜转转,看到了许多人,接触了许多人。因为坚守,也敬佩着很多人。 “我的妻子也是医务工作者,医院工作比较忙现在也在加班。孩子没人照顾送去外婆家了。”在温州乐清一安置点,当地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吴建青说。自中午来到安置点,他已经接待了多名病患,其中有口腔囊肿、有皮外伤、有肠胃问题等。这个周末,安置点的1500名群众就是他的“家人”。 这一日,携风裹雨的“利奇马”冷清了许多城市,淡化了诸多繁华。但若细心,依然能够发现一处处“热闹”所在。 在高速上,闪着警灯巡逻的高速交警依然“在线”;在服务区,指引车辆停放至安全区域的工作人员依然“在线”;在安置点,管理秩序的基层干部、志愿者依然“在线”;在应急等部门,密切关注台风动向的公务人员依然“在线”……当然,在今日,与我们一样、义无反顾冲进风雨的媒体人,也依然“在线”。 夜已深,人未眠。疾风骤雨皆“序曲”,不久之后,“利奇马”将真正登陆揭开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