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净利润环比降38%
“降价,就要面临老业主的不满;不降价,房子就卖不出去,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开发商宁可冒着遭前期业主围攻、闹事、退房的风险,也要选择降价,两害相权取其轻,说明资金压力给开发商造成的危害明显更大。”上海易居研究院分析师薛建雄表示。
而房企三季度业绩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更能解释开发商降价的内在动力。万得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剔除不可比因素后,申万分类下已披露三季报的47家A股上市房企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4.76亿元,环比下降12.5%;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5亿元,环比下降38.5%。净利润环比下降的公司共29家,占比达62%。万科、招商地产(17.13,0.41,2.45%)、金地(集团等一线房企三季度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从单个公司来看,房企业绩下滑或亏损的企业增多。在报忧公司中,以宜华地产(4.24,0.00,0.00%)、国兴地产(8.72,-0.04,-0.46%)、天业股份(11.81,0.04,0.34%)等中小型开发商为主,但也不乏金地集团(4.87,0.04,0.83%)、华侨城、滨江集团(7.91,0.40,5.33%)等大型房企。以金地集团为例,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滑98%,与二季度的同比增长400%相比明显恶化;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而三季度同比下降20%。
在地产调控继续深入的同时,房企上市融资以及发行信托等渠道陆续关闭或收紧,在销售增长乏力甚至下滑的情况下,房企的资金压力大大增加。三季报显示,多数房企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进一步恶化,存货继续积压。
半年报显示出的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趋势在三季度进一步扩大。在47家房企中,有30家房企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负值,约占六成。而从存货指标来看,47家房企三季度存货达5314亿元,是6月末2195亿元的2.4倍。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第三季度,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背景下,除抢先降价、周转率高的部分大型品牌房地产企业外,很多上市房企无论是资金储备还是融资能力都不容乐观。
隐性压力再推一把
“房企的压力,仅从财务数据上恐怕还没有完全体现。”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表示,目前担当起降价先锋的,无一例外是年初把今年的业绩目标定得偏高的房企。例如龙湖地产,2011年业绩目标定为400亿元,而今年1—6月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82.6亿元,尚未达到目标的一半,下半年市场情况更加糟糕,企业的业绩压力可想而知。又如中海地产,今年全年的销售目标定为80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671亿港元的实际销售业绩提升了20%,而市场一旦出现低迷,一向“见风转舵”的中海立刻降价跑量,从今年年初起就充当了上海楼市的降价“领头羊”。
此外,房企更有诸多报表上看不出的资金压力。去年房地产形势尙可之时,绿地、旭辉、景瑞等诸多房企大举拿地,以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今年形势之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先前拿的土地要付地价款,有些地方政府会让企业限时缴清,一旦付不出,就有被没收保证金的可能。而这些亟待支付的资金在企业的报表中是无法体现的,这些隐性的资金压力更是逼得房企不得不走降价之路。
一位专注于房产项目推广策划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公司的几家客户都是上海知名的豪宅开发商,目前都在筹划进一步的降价策略。“开发商对于降价的态度很纠结,尤其是豪宅开发商,生怕降价会得罪前期客户,还有可能影响豪宅品牌信誉度,因为在豪宅市场,老客户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高端买家很可能会带来多个客户资源。”该人士透露,近期每次与开发商开会讨论价格策略和推广计划都能明显感受到开发商态度的变化。
虽然龙湖地产等房企强调,此次促销行为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争取成交主动权的积极行为,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长三角区域领降全国或许与该区域购房者观望情绪尤为严重有关。大型开发商大多将全国市场分为几大区域,每年单独上报业绩指标,长三角今年受调控影响尤为显著,观望情绪特别浓重。眼看全年区域指标难以完成,华东区域率先降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