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美国“外部威胁论”骗术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23 14:39   

“不应忽视帝国式的海外冒险与国内动荡之间的关联”

二战后,美国奉行扩张和干涉性的外交政策,争夺、维护全球霸权。由于美国本土在地缘上远离冲突地区,加上国内政治相互掣肘、冗长繁琐的议事机制,历届美国政府都利用炮制和夸大外部威胁的手法来宣扬对外干涉的必要性。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说,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冷战后失去苏联这个对手。“我们整套体系都依赖于一个可能会攻击我们的苏联,但它已不复存在”。

以军工复合体为代表的美国一些政府部门、企业、智库、媒体等机构从美国的对外干涉行动中获得巨额利益。政客们通过渲染威胁来抬高国防预算,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军火商的口袋,后者再利用智库、媒体进一步渲染威胁,并在这些政客卸任后为其提供高薪职位,由此形成一个瓜分利益的完整链条。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哈通说,与五角大楼和军火商往来密切的各类机构和研究人员都在无休止地渲染“外部威胁”,这是五角大楼争取更多资源的“最可靠途径”。

炮制和夸大外部威胁,也是美国政客展现所谓强硬形象、获得更多舆论关注、捞取更多政治资本的重要抓手。例如,冷战时期,民主党参议员约翰·肯尼迪为了竞选总统,毫无根据地宣称苏联在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上大幅领先美国,指责总统艾森豪威尔无视国家安全威胁。

渲染“外部威胁论”肥了美国少数利益集团,而最终受害的不仅仅是伊拉克等遭受侵略、干涉的国家,也包括美国人民。

这是2021年8月3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拍摄的五角大楼。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教授斯蒂芬·沃尔特说,夸大威胁会导致原本可以用于其他重要事项的资源被不合理占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的错误政策会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例如,美方为填补所谓“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差距”而激化了与苏联的核军备竞赛,导致双方都投入巨大资源打造庞大的核武库。研究数据显示,以2022年美元购买力计算,美国冷战期间在核武器领域花费超过10万亿美元。

冷战初期,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在美国国内掀起“赤色恐惧”浪潮,导致美国许多进步人士遭受迫害。近年来,“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卷土重来。今年年初,参议员汤姆·科顿在国会听证会上对待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的方式与麦卡锡当年的做派如出一辙,被《华盛顿邮报》称为“麦卡锡式拷问”。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特鲁克斯指出,美国国内针对华裔等亚裔的歧视加剧,后果令人担忧。

对外干涉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美国长期深陷战争泥潭,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越战期间,美军的暴行和人员伤亡以及美国国内的征兵与加税政策引发美国民众强烈反战情绪,抗议活动不断。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美国自2001年以来进行的所谓“全球反恐战争”耗费巨额资金,让军工复合体大发横财,损害美国民众利益,加剧美国社会不平等,成为美国国内各种矛盾升级的一大诱因。沃尔特曾就此评论:“不应忽视帝国式的海外冒险与国内动荡之间的关联。”

谎言和欺骗终究会反噬自身。1798年,詹姆斯·麦迪逊(1809年至1817年任美国第4任总统)在致时任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一封信中写道:“国内自由的丧失,往往源于对来自国外真实或虚构的危险所作的防范”。

然而,美国建国者对于虚构危险的警告并未被继任者们采纳。在反复的无中生有和危言耸听中,今天的美国正经历严重的信任赤字,面临信誉破产。在涉华议题上,美方操弄所谓“起重机威胁”“大蒜风险”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嘲讽,炒作所谓“产能过剩”更是让各国经济学家费解,并遭到业界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反对。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不清楚如何来衡量所谓的“产能过剩”。在他看来,“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了借口,这一论调对全球贸易而言是潜在的危险。

美国各界人士日益看清美方炮制威胁的本质和弊端。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指出,美国渲染所谓“对华恐惧”掩盖了美国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许多问题。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前高级研究员米卡·曾科向美国人民建议,更多关注那些影响他们实际生活的议题,例如不合格的教育和医疗体系、不完善的基础设施、愈演愈烈的枪支暴力以及日益凸显的政治失能。“美国人民每天面临的严峻威胁、风险和伤害并非源于国外,而是来自我们的邻里和社区”。

美国政客天天草木皆兵,殊不知在世人眼里,美国自身才是威胁之源。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刘品然、宋盈  编辑:张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