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这是当前中国多数学校在教学上常遇到的问题,许多学生“低头族”,让学校和家长伤透了脑筋。为了拉回学生的聚焦点,成都市一家中学专门出台了学生手机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手机须置于关机状态,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空间。(3月5日中国新闻网)
一部小小的手机,如今却成了学校和家长的“眼中钉”“肉中刺”。影响学业不说,孩子长时间盯着手机,自然也会影响视力状态和人际交往。在学校和家长看来,手机对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要大过其正面功能。而当孩子抗议时,一句“自制力太差,带手机进学校会影响成绩”就成了学校和家长的万能答案。不好管、管不住之下,一禁了之往往是最省事也是最有效的做法。但“手机禁令”并不意味着能够拉回学生的聚焦点,甚至还会给学校造成更大的管理难度。
近日,美国纽约市公立学校解除了实行多年的学生手机禁令,允许学生带手机及电子设备进校,但会制定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规范。由此可见,课堂上玩手机的问题已经是“国际难题”,不光中国有,美国也有。而与国外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宽松态度相比,国内学校在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依然持保守态度。除了学情、国情的不同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尽管不少学校打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口号,但在真正需要学生表态发言的问题上,学生往往没有任何发言权。就拿使用手机这件事情而言,学生本人不是不知道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学生自制力弱也可以通过教育加以改正,但罔顾学生意见、任由学校一刀切的做法着实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信息时代,教育领域自然也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在变,学生在变,如果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始终抱残守缺一成不变的话,那势必会与时代的发展脱节,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之前各类奇葩校规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是因为学校管理方式上的僵化、死板,更是因为学校管理者未能真正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相比之下,“手机禁令”虽不是什么“奇葩校规”,或许还会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但如此行事,教育等于只是让家长和社会满意了,而并未让学生满意。
“手机禁令”即便包含多种无奈,但这种与素质教育大格局和时代发展相脱节的方式依然需要慎重选择。如果对于任何管理上的难题,学校都是“一禁了之”的话,那么学校就不是学校,而是工厂了。正因学生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可能受到各式各样的诱惑,这才需要教育者创新方式、改变观念,不断引导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行。禁止在校使用手机,等于是把使用手机的难题抛给了学生自己。而学生本身还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这样的难题势必困扰他们。学生解决不来,便会削弱学校制度的执行,长此下去,禁令又将成为废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