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浏览新闻的人们发现,很多地方领导干部的行踪不约而同成了不少地方媒体和政府网站的重要内容,而“领导很忙”应当是看完这些报道后的最大感受。
有的地方领导一大早就深入基层社区,嘘寒问暖,体察民情;有的地方领导选择在第一天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叫齐来开现场办公会,据说很快就解决了“老大难”问题;有的地方领导则“微服私访”,深入各政府窗口单位察看到岗情况和工作状态。其他如带头环保扫街的、带头慈善募捐的、 带头乘坐公交的、带头菜场买菜的……不一而足。
领导干部在节后第一天就能有如此高昂的精神状态,大多数又能选择基层作为马年履职的第一站,当然值得肯定。但若将正常的工作作为重要新闻加以报道,简单地将首日作为看成是“为全年开了个好头”,甚至为了能让领导干部在镜头前表现得更加出色而煞费苦心地为其设计“脚本”,那就偏离了应有之义。
近年来,一些地方党政机关热衷于为领导干部设计“动作”,似乎领导参加活动时,不讲段话、不剪个彩、不拍张照就不行。甚至出现了新变种,将下基层作为编排的重点,路线和考察点都经过反复斟酌,相机、电视镜头里展示的总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但一地一域的群众工作是否失当,又岂是几张照片或一段视频能够反映的。
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决不能将基层作为秀场,将深入基层做成是“领导公关秀”。领导干部要抛开一切私心杂念,真正俯下身去、沉下心去,到基层听民情、察民意,了解各阶层群体的喜与忧,熟悉各类型群体的愿与盼,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也更符合民意。
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紧锣密鼓展开,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正是这一批活动的重点。地方领导干部应当借此契机,将深入基层的姿态变为平常的常态,将外化于行的走基层变为内化于心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点滴之中、在平日之时,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工作作风的转变。
(摘编自新华社2月8日电文/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