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23万人。就业与经济增速密切相关。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6.2%,增速同比回落19.4个百分点。在我国经济增速趋缓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来之不易。
不过,受到经济增速趋缓的影响,下半年以来,就业态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其一,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所增加。尽管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为4.1%,与去年同期和二季度末持平,但到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26万人,比二季度末增加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人。其二,城镇失业人员与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人数低于上年同期,显示就业难度在加大。1—9月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432万人,同比减幅0.9%。三季度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8万人,同比减幅5.5%。1—9月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5万人,同比减幅0.03%。三季度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40万人,同比减幅13.0%。其三,从月度表现看,城镇新增就业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有所下降,这在东部一些省份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些新特征,集中反映出当前就业形势的复杂性、结构矛盾的突出性等特点。
当然,从总体上看,就业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态势。不少人想知道,为什么经济下行似乎没怎么波及到就业呢?除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高度重视外,我认为还有三方面重要的原因:
一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毕竟始终在增长,而且保持着7%以上的增速,这意味着会持续不断地创造新岗位。
二是,我国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更关注就业增长。从“十二五”开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由过去增长优先到就业优先的重大转变时期。就业优先是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的战略,也是国家发展最重要、最优先的战略,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的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意味着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把促进就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部进程,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的增长。这使得我国在推行新的改革措施、进行结构调整时,会一并把对就业的影响考虑进去,并把扩大就业作为政策的一个内容。比如今年以来一些发展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都会对就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目前我国就业工作已有一整套制度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载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的新体系,其服务网络已延伸到了中央、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六级,服务手段日益完善。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国家加强了对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手段。这些制度使就业服务发挥应有作用,稳定了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