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11月6日报道,5年前,宁波市民杨先生的一张银行卡不知何故产生了5分钱欠款,5年下来,超限费、滞纳金、利息已经滚到了694.96元,更让他感到委屈的是,就因为5分钱的欠款,他被列入了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用顾客名单。
按理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之事,可是杨先生欠的这五分钱至今让他摸不着头脑,甚至连债主——银行那一方也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据媒体调查,杨先生的卡堪称“睡眠工资卡” ,五年来从来没有使用过。而且,这张工资卡是贷记卡,没有透支功能。既如此,“5分钱”的欠款是怎么来的呢?
银行拿着“不明不白”的账本找客户讨钱,还将不知所以然的客户拉入不良信用名单,实在有点“坑爹”。600多块钱是小事,可这种“师出无名”的讨钱行为经媒体曝光后,银行的信用大打折扣,最后落个“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下场。
近年来,储户与银行的纠纷屡见不鲜,过程也是千篇一律,一些银行总是以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极力撇清自身责任,完全没有“客户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吃亏的也似乎总是客户。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些银行长期受垄断经营的习惯性思维影响,从自身利益出发,丝毫不将客户利益放到心上,碰到各类纠纷,抱着“鸵鸟心态”采取“一推二拖三拒绝”的手段也就不奇怪了。
依笔者之见,这些银行要重新在储户心中树立起讲信用的形象,与储户有了矛盾纠纷,首先要自我检讨,从自身上找问题;然后找找客观原因,看是否事发必然;以上两方面都没有问题了,最后再来看问题究竟是否出在客户身上。否则“5分钱”事小,但因为“5分钱”毁了信用,那损失可就大了。(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