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1年的这几天内,官方媒体对于保障房建设的报道铺天盖地,这些报道,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数字概念特别突出,但这些数字如果仔细分析,又显得模模糊糊,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可信度极差。
比如1月7日,各大媒体都报道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维新在全国房地产工作会议上介绍:2010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开工590万套,完成370万套,超额完成了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
在这里,且不说各地2010年开工建设的保障房数据,单说已经完成的370万套这一数据,其中的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370万套已经完工的保障房,不包括台港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平均都要完成10万套以上。可是,从媒体公布的数据看,北京市2010年竣工保障性住房5万套(《新京报》2011年1月2日);上海市完成4.8万套(《新华网》2011年1月7日》);天津市2010年新建保障房8.5万套,完成数据不详(《国际金融报》2010年12月27日);深圳市2010年保障房计划5.23万套,完成2万套(《深圳新闻网》2010年12月31日)。
从这里列出的我国一线城市2010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情况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到都没有超过2位数,其他一些省份到底有多少能够完成保障性住房10万套以上的平均数,从公开渠道难以找到相关数据,所以,住建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已经完成37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可信度缺乏进一步分解后的公开数据支持;
除此以外,1月6日某权威媒体发布题目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长篇报道,称:十一五期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意味着,到去年底,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共计1500万户的住房困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对于这样的报道,我同样感到可信度极差。
2010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的通知”,该“通知”第4条明确: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国务院确定的目标是,到2012年末才完成此任务。但是,在近年来地方政府拼力追求土地财政、商品房市场一支独秀的背景下,谁能相信、地方部门又是采取什么措施提前两年、在2010年就实现此目标了呢?
到2010年已经解决全国1500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问题的报道,令人感到困惑的另一个证据是,官方公布的这样一组相关数据: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在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后才被各地重视的;公开数据显示:全国保障房建设2008年为100万套,2009年330万套,2010年370万套,三年累计也只有800万套,离1500万套差距甚远。所以,我很难明白这1500万户城镇住房困难问题在2010年前已经得到解决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还有就是人们目前热议的2011年度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数据。这一数据最初来源于2010年11月23日,住建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2011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任务1000万套,如果加上2010年580万套计划中没有完成、结转到今年的210万套,那么,全国2011年的保障房任务就是1210万套保障房,每个省平均要40多万套,如此巨大的数字,如此巨大的投入,岂能靠住建部一个数据即可解决问题?再者,这1210万套保障房,到底要保障到哪个阶层?需要政府提供那些政策支持?诸多保障房品种之间如何衔接?——等等政策问题都需要明确,而不仅仅是1000多万套这样一个单纯的、足以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数据。
保障房建设体现的是政府的责任,体现的是党中央对城市低收入困难阶层的关怀,广大保障性住房覆盖对象,需要的是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使他们早日感受到党中央温暖,而不是那些一个又一个花里胡哨的数字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