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世博这场“美丽的约会”,两天来偶尔会被某些不太美好的细节干扰:并不紧密的长队里,有人自以为巧妙地插队,更极端的则偷越栏杆;原本座位紧张,有人却占用整张长凳四仰八叉地睡觉,或是呼朋引伴地占座;直饮水台上有人顺手扔了餐盒、空瓶,有人用来洗脸洗手;排队或者问讯时情绪焦躁,说话声音高得更像吵架,不带笑容,不说感谢;乘地铁时,不理“先下后上”的提醒……
这样不和谐、不礼貌的镜头,因为有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打量而格外扎眼。很多媒体都已关注到这点,有种焦虑、担心情绪悄然传递着、积累着。化而为一句话,就是:在国际场合,别丢了咱中国人的脸!
“丢中国人的脸”,这几天在世博园的参观者中也不时听见这话。每次听了,都心里一暖,暗赞咱中国普通百姓的可爱可敬。他们自己身上或许也有着各种各样礼貌、修养不足,习惯不够现代和“文明”的一面,但面对远客,或者一听到“与国际接轨”,他们总会自觉努力地捧出自家最好的东西,对自己和他人提出最高的要求。于是,在乱丢垃圾、乱穿马路、随地吐痰还是不少城市“常见多发病”的时候,人们已在世博会的小环境里自动自觉地互相监督——有了更高的文明道德期许。
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曾有许多人喜欢穿着被统称为睡衣的家居服出弄堂、进菜场,待到申办世博,穿睡衣被公认为不雅,虽然不少上海人还有些腹诽,但街上带着地域世俗生活气息的睡衣还是迅速地稀少。自动扶梯的左行右立也是。虽然很多人认为在人口密集的中国城市并不适用,但一认是“国际惯例”,百姓便也从善如流。
但我们需要区分的是,讲究文明礼貌究竟是由于修养,还是“被规矩”、受约束的结果?仅仅迫于他人监督眼光、想要在外人面前保持这一刻形象,或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善待他人的愿望,两种动机或许会有举止表象上的交集,但最终走向截然不同。
世博会期长达184天,要做到“完美”,要所有参观者陡然摒除习而成惯的不文明举止,几不可能。这样的大型活动,必然是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客观反映。我们何妨将它当作迅速提高百姓文明素质的良机,而相信少数人的不文明举止会日趋淡出我们的视线。
30年前大阪世博会据说吸引了当时50%的日本国民观展,一样有过占座睡觉、大声喧哗等状况。待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在展示和演出前静默无声等候数小时、不留一片垃圾的日本人,已是我们今天看齐的标准。而他们在与人交往时真诚自然的笑容和礼貌,也决不是单靠咬着筷子训练、懂得“规矩”、“惯例”就能做到的。
美丽的约会应该展示美丽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