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济南市夕阳红老年公寓的老人们被志愿者们“折腾”得疲惫不堪:一天的时间,老年公寓接待了四拨来志愿服务的团队,老人们的被子被叠了一遍又一遍,地也被扫了一遍又一遍。虽然老年人很愿意跟别人说说话,但志愿者每次都是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呆了一会就匆匆离开,很难和老人们进行真正的交流,最后的结果是人多声音吵,志愿活动成为走过场。(4月21日大众网)
开展志愿活动,帮助特定群体,服务社会,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善举。对社会的弱势群体而言,志愿活动能起的作用就更大了,比如老人,在养老院的老人虽然吃穿住行有人照料,但这种照料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需要照料的老人多,养老院人手不够,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老人在养老院与社会有一定距离,心里会觉得孤单。这时候,志愿者的服务就很必要。
关爱老人是一种美德,我们乐于看到越来越多人到养老院去帮助老人,陪老人谈谈心,这种付诸行动的志愿行为远比单独的物质给予更令人感动。但这种志愿活动背后,仍存在着种种问题。
首先是志愿者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爱心当然不能用轻重来衡量,但照顾 老人是一种需要技巧的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如果没有具备相关的知识,面对老人可能会束手无策,很多志愿者甚至连怎么扶老人、怎么给老人洗脸都不知道,同老人沟通也是一种技巧,如果不懂得怎么沟通,对老人脆弱的心灵反而是一种伤害。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和社会团体应该提供一定的志愿培训,加以解决。
比较麻烦的恰恰是后面这一种情况:很多人参加志愿活动根本不是为了给老人什么帮助,只是打着帮助老人的旗号来作秀。志愿活动,志愿者,帮助老人,这些很高尚的词,对这些怀抱作秀心态的人来说,恰好是其打造知名度,填补虚荣心,捞取政绩的机会。在这种顶着“志愿”帽子的行动中,没有多少老人得到帮助,也没有老人能够解开心结畅谈心事,在一片打打闹闹中,作秀者得到了炫耀的照片或视频,还有一片虚伪的赞扬之声,老人只不过是镜头下的摆设,收获的是“更不安”和“更空虚”。
我们一直期待志愿活动能成为社会常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帮助弱势群体,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前提是,任何一种志愿活动需有力、有效,而不是无端添乱,更不能是抱着功利的心态,为了名利而作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