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长阮成发表示,明年就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地,目前正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筹备相关庆典。首义文化区、辛亥革命博物馆、纪念碑、中山舰博物馆、中山舰展览馆等工程相继开建或建成。(3月8日中国新闻网)
100年前,发端于武汉的那场革命,无疑是民族永恒的记忆。由它,这个国家驶上了共和的快车道;由它,万万计的同胞加速了觉醒与抗争。百年后,当辛亥革命渐行渐远,只化作历史书上那个熟悉而陌生的词汇。我们,自然要做些什么来追忆。算是缅怀,更是将一种精神传之后人。只是,100年的岁月,一年里,用 200亿去追思,还是不免奢侈。想必,鲜有人能安心接受这 场昂贵的缅怀。
一个受人尊重的民族,必须是不忘历史,且懂得铭记。这个角度言,辛亥革命自然需要纪念。理想状态下,对历史的回望,应该渗入日常的点滴。不仅在100周年、50周年、10周年......每一年、每一天,民众都有理由回首下先辈的燃情岁月。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血脉,健康传承之所系。
武汉,对于辛亥百年异常隆重的纪念很可玩味。这方面,公众太久没看到职能部门展现作为了。这次终于有所建树,且手笔甚大,200亿之巨!常态性的无作为,对比百年之际的超大手笔,管理者对于历史的态度可见一斑。100周年,是这样一个有魔力的数字。它勾连起公众对“历史上今天”的回忆,且能让政府偿债——弥补平日里重视的不够,投入的不足。国人习惯于“临时性”回望,政府偏好“偿债式”纪念,这或许正是我们民族精神薪火传承不畅的症结。欲烧200亿筹备的庆典,无非是这种思维的又一衍生品。
“100年”之际,职能部门“偿债”,于“纪念”本身显然是无甚裨益。太过高调、不尽奢侈的200亿,无疑突破了民众对一场纪念的心理底线。国人往往基于一种“比较逻辑”进行思考,这甚至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多人饥无饱、居无所、病无医,花200亿办一场庆典实在浪费”,换言之“这200亿要是投向民生,岂不有意义得多”。但事实上,这种比较本身意义无多。保障民生与传承文化同为政府职能,难说该谁先谁后,孰重孰轻!
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200亿”的绝对值之巨,而是这种“爆发式”的纪念庆典,填补不了日常性的苍白。历史的荣光,实乃无价。为了铭记,200亿固然值得花。但更合理的做法是,常态性地投入,建构起民众的历史情怀和追忆习惯。如此,或许收效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