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又一遭。1月11日报道,日前,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联手制定了一个新行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明确要求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不得打折、特别是网上书店卖新书也不得低于8.5折。不仅习惯在网上买书的网友表示不满,也有法律学者认为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领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有把握书号资源的正规出版社,还有各种民营、挂靠或合作出版的图书公司;有教材垄断,也有许多定价奇贵的劣质品种、行业丛书的包销;有签约作家,也不乏自费出版;有(新华书店)“主渠道”,还有(民营批发市场、民营书店和网上书店)“二渠道”;有非法的盗版, 也有印刷厂监守自盗而搞出的核定印量之外的合法“盗版”……总而言之,“计划”与“市场”并存,各项改革举步维艰。
拉锯式改革必然衍生出市场乱象,《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的出台是有必要的,但问题是,图书这一商品“公平交易”的前提,应当首先着眼于图书质量管理。针对市面上大量充斥的错漏百出的教辅图书、文史著作、经济学论集及各行业专著等“残次品”,应该在这个《规则》中进一步细化以前有过的图书质量监控、召回、赔偿与处罚规定,使之有操作性,保障读者和经销商的合法权益。
但是,该做的事没做,打起了如何约束和收拾网上书店的如意算盘。这是很容易解释的,其一,“残次品”的上市渠道,往往就是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网上书店必须要按照消费者的喜好和质量要求去经营图书,没有家大业大的后台可以兜底),如果细化了图书质量管理,经销商要首先承担起退还货、退款、赔偿的责任,那么岂不是给他们自己找麻烦?其二,网上书店以图书低价、上门服务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对图书发行的主渠道构成了冲击,后者(新华书店)多是不打折或者折扣经营的,如果能够做到强迫前者原价或者 8.5折以上的价格出售图书,那么或许会分流网上的一部分购买者,增加新华书店的销量。
说是行业自律、没有法律效力,未免太小看了这三家协会的能量。《图书公平交易规则》第二十六条中就祭出了“杀手锏”,不听话的经销机构,三协会将“提交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取消其评优、评奖和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必要时建议供货商和经销商减少或中止与其业务往来”,“建议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给予暂缓通过年检或不予年检等处罚。”不相信?你去看看这三家协会的章程,看看这番话纯属吹嘘,还是绝无空言?
三协会的算盘打得很精,然而现在的图书实在是太“贵”了。以印张、字数与定价之比,再参照国民收入基数,中国图书的价格远远高出其他国家,虽然这并不能充分解释当代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但起码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理由。特别在近几年,文学、经济类图书的价格节节攀高,让许多爱买书、爱读书的人被迫改弦易辙,要么硬磨在书店里看完,要么就上网买折扣多的低价——反过来,出版社、出版公司、网上书店凭借低价仍能维持经营的事实,亦可成为对图书定价虚高的明证。
那么,本身阅读黏性就不强的读者、购买动力就不足的消费者,突如其来的“涨价令”会让他们作出怎样的选择,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非但如此,由于买书、读书习惯的消退,最终走入新华书店看书买书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