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5惨败俄少年队的消息日前经过微博疯转引发轰动,为挽回颜面,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南湖东园小学越野队主动约战俄罗斯队,谁知最终以3比7的比分再次输掉比赛。中国少年足球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面对来访的年龄更小的俄罗斯小朋友,占据身高优势和主场优势的中国小学生,技术和体能却均不如对手,最终两场比赛被灌22球净输19球。其实,孩子们输两场球,即使输得比较惨 ,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上纲上线的。一来,这支俄罗斯小学球队曾获2011年西伯利亚联邦区冠军,实力本来就很强;二来,孩子们踢球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收获快乐,不应该有那么多功利的追求,更不至于上升到“为国争光”的高度——孩子们既不该也无法寄托国人这样的足球面子。
可惜,所谓小学足球队两度惨败俄罗斯少年队引起热议,很多人却正是从比分悬殊丢面子的角度来看待的。其实这根本与面子无关,更不应该责怪孩子们“不争气”;真正需要大人们思考的是里子,既有家庭教育的,也有学校教育的。中国学生运动能力不强,竞技体育在校园推广不好,关键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的运动天性得不到培育和发挥。除非有心成为专业运动员,否则更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学校要求孩子们的则是埋头写作业。
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锻炼,似乎只有两种定义:要么是准备考体校准备搞运动,要么则是贪玩调皮不爱学习。在异常功利的评价体系里,体育与学业必然处在矛盾的位置,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学生的身体素质必然跟不上世界的潮流。这也许跟独生子女政策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功利心态。
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关乎的永远是公民身体素质的里子,而不只是拿金牌、进世界杯的面子——必然是先有了里子然后才能有面子,而不可能在里子空空如也的情况下,突然挣得脱节的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