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如今已成为许多城市市民生生活的一部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增加了负担——很多城市的人行道就成了共享单车的停车场,网络上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号称共享单车坟场的图片也比比皆是。 今天,四川成都针对这种乱象出了个新招,被一些媒体形容为新的“网红打卡”——它就是国内首个地下立体式智能共享单车停车库。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大范围推广?能否解决共享单车带来的弊病,扭转市场困局? 取车只需8-15秒 占地6,7平米可以存放224辆车 从成都地铁2号线牛市口站A2口出去,一个标注着“共享单车智能存车库”的橘色小亭子很醒目。亭子内LED屏上显示着单车库存数量以及空余库位。而在屏幕一侧按钮板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按钮,分别显示四种不同的共享单车品牌。 记者做了体验,存车仅需把锁车状态的共享单车推入导车槽,便由传送带自动推到挡板处,到操作区刷卡或按钮,机械手会把单车拖入库。被抓取的单车则按就近原则存放。而要取车的话,也是在操作区刷卡或按钮,由机械手从车库中抓取指定单车,放入车槽,扫二维码开锁后推车离开。存车间隔时间5至12秒,取车间隔时间8至15秒。 记者注意到,在4个按钮的上面,还有私人单车刷卡区,市民可用身份证、地铁卡、银行卡等进行存取私人的单车。这个占地6,7平米的小亭子底下,到底能存多少辆自行车呢?停车库的研发企业天津远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袁名伟介绍说:“智能停车库共8层,每层可以存放28辆车。地下的一个圆筒形结构的直径是不到8米,它的深度是9.7米,所以在下面是一个立体存放,可以存放224辆车。层数越多,存放的车辆数也会更多。” 该车库考虑了使用安全性,在细节上融入智能化和人性化设计。比如,存取车平台下设置了重量传感器,人必须离开平台才能操作等等。据介绍,该车库已取得40项国家专利,主要在智能控制方面,包括30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全国首例具有示范意义 试点成功将向全市推广 共享单车对大家并不陌生,但共享单车的地下停车库对大家来说还是很新鲜的。 市民黄先生:“我觉得很好啊,它这样会更有效的把自行车更好地存放。比如说很多人停车喜欢把车停在大街上,随便乱扔,这样的话会占用一些公共场所嘛。这样有一个专门停车的地方,会更好一些。” 市民张先生也担忧,如果有人赶时间,可能就不会停进车库,“保不准有些人,比如说马上想赶地铁,他就给你停在外面,根本就不给你放进去,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大,这个就需要大家遵守,每次用了就把它推进去。” 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表示,会有定点维护人员负责:“我们会有定点维护人员,有网格热点地铁啊,比如在这,有人负责两三个热点地区摆放。” 这个示范点是全国首例,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说,这样的停放方式,长远来讲是好事情。 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确实便利,在一些繁华地段,比如说7平米,停很方便。从长远的行业发展来说,应该还是个好事情,毕竟现在乱停乱放还是存在。” 成都市建委轨道处处长房青川向记者介绍说,这个试点如果顺利,还将向全市推广。 房青川:“因为这个共享单车智能停车库,它对我们节约利用城市空间,规范共享单车的停车管理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这个试点成功以后,还是想在全市全面推广,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 专家:优化单车停放空间 未来建设和运营成本更为关键 像成都这样的共享单车停放模式,能否在全国推广?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这样的模式是好的,但后续问题更关键。 顾大松:“像成都这是典型的向地下要空间,为鼓励绿色出行,来提供更大的单车停放空间是好事情。后面还有更重要的是这个车库的建设成本和将来的运营成本,有没有一些相应财政或者企业的支持来推动,靠收租赁费和停车费是运转不起来的。就像立体停车库建设中的规划、用地、资金的支持,这方面是怎么体现的,我觉得还需要一些更细的东西。” 顾大松表示,包括城市管理部门在内的多部门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共享单车问题的解决,很好体现合作共治的理念。他再次强调了对共享单车的鼓励。 顾大松:“现在这个关口,对单车企业其实是要有一个鼓励的定位在里面。因为这个行业目前看靠租赁费是运转不起来的,但是我们的绿色交通和城市品质的提升,要怎么以这个为契机来推动呢?我们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支持就很重要了。像成都这种,由建委和第三方的企业来推动这个事情,就是一种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