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北京地铁1号线国贸站一名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造成列车紧急制动,该乘客后被抬上站台。记者统计,自2013年以来,北京地铁各条线路发生20多次“乘客主动或意外进入地铁轨道”的突发事件,大部分发生在仍没有安装屏蔽门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条地铁老线路的屏蔽门初步设计方案,虽已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的批复,正式进入招标阶段,但何时进入施工阶段仍然难以确定。对于在国内有着悠久历史的北京地铁1、2号线,装个屏蔽门为啥这么难?
地铁1、2号线成“乘客进入轨道”高发区
3月14日,北京地铁1号线万寿路站,一名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今年2月,一名男乘客在北京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跳下站台死亡……记者根据北京地铁运营方的官方信息发布统计,自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地铁各条线路发生“乘客主动或意外进入地铁轨道”的突发事件,超过20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建造历史较为悠久、没有安装屏蔽门的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2013年以来,这两条地铁线路发生的乘客进入轨道事件,占到北京地铁所有类似事件的四分之三。
记者发现,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乘客进入轨道事件中,有“意外”也有“人为”。2013年3月1日,一名女乘客突发疾病,掉下1号线建国门站站台,1328次列车司机及时停车,才未伤及乘客;2013年2月6日,一名醉酒乘客掉下2号线北京站站台,4分钟后,工作人员将其救上站台。在“人为”进入轨道的事件中并非全部发生伤亡,不少人跳入地铁轨道后,最终被工作人员救上站台。然而,他们对地铁正常运营秩序造成很大影响。
有关部门四年前承诺“所有线路将安装屏蔽门”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迎来地铁建设高峰,在各个城市新设计或新开工的地铁线路中,绝大部分站台都安装了屏蔽门系统。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向记者表示,地铁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屏蔽门对于地下交通的影响,会波及到对整个交通系统。
在北京,有关部门早在2011年就承诺,将从2012年开始对地铁1号线和2号线实施屏蔽门改造。可实际上,2012年1号线和2号线的屏蔽门改造并没有太大进展。2013年11月,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表示,1号线和2号线车站将加装屏蔽门,已在进行前期安排准备,但因为是运营历史更长的老线路,改造的难度会比较大。
2015年北京市两会期间,相关部门再次表示,正准备对1号线和2号线实施屏蔽门改造,但仍然没有给出具体改造完成时间。
装个屏蔽门为啥这么难?
2015年春节期间,北京地铁因设备大修,对10号线呼家楼站进行封站。对此很多乘客提出,为什么1号线和2号线不能采取类似措施,在客流量下降的时间段实施屏蔽门改造?
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和专家表示,在地铁老线路加装屏蔽门,改造难度很大。北京地铁运营方向记者介绍,由于1、2号线建设年代太早,若加装屏蔽门,土建改造和设计安装施工难度特别大,受限因素特别多。再加上夜间施工也就3个多小时,站台面积小,各专业交叉,所以需要统筹考虑进行安排。在应急、施工方案稳妥之后,才能进入施工阶段。
据了解,加装屏蔽门的工程,有安全要求高、施工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工程难度大等特点。而且,屏蔽门门体安装完成后不能立刻投入使用,还需要经过机房设备改造、车站综合显示屏改造、连续5000次开关门试验等程序,以及调试确认满足手动投入条件、车载信号系统改造等步骤。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对记者介绍,之前北京地铁13号线和八通线在进行全部车站屏蔽门主体安装及配套改造工作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其中,仅13号线光熙门、柳芳、北苑三站及八通线管庄站,就完成过5000次连续开关门试验。
对此,王丽梅认为,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每天的承运压力巨大。“安装屏蔽门的施工需要时间,客流量高度密集的时间段不适合施工。北京地铁是世界各国城市地铁中安全标准最高的,但客流量巨大的国情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教授彭辉告诉记者,地铁每天运营前(凌晨4时到5时),工作人员都会对屏蔽门、车门等进行检测,这些都已经列入地铁日常工作。由于每天检测维护屏蔽门需要不少时间,不少专家表示,如何利用夜间几个小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屏蔽门的改造、试验,确实给北京地铁出了难题。
王丽梅说,要想尽快落实地铁1、2号线“屏蔽门”的安装,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积极评估,研究适合施工的时间段,避免影响客流而引发新问题。(参与采写人员:实习生刘雅萱、梁天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