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皮袋、长扁担、旧棉袄、方便面,这些农民工的标准“行头”,在如今的春运大潮中已渐渐变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农民工返乡“装备”悄然升级,折射出改革浪潮中的社会变迁。
18日中午,正在福州火车站广场上等候K1316次列车的陈丰献,拉起工友喝上了“二锅头”。陈丰献一行10余人,都是从河南老家来到福建打工的同村人。
就着卤鸡腿、二两小酒下肚,老陈拉开了话匣。“今年工资拿得比 较顺利,回家的票也找人提前帮忙订好了。忙活一整年终于能回家喽,心情好,喝两盅!”
站前广场上,像陈丰献这样扎堆唠嗑、候车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来自山东泰安的李玉伟和几个老乡围在一起,玩着扑克打发候车时间。
“跟前几年比,现在打工收入好多了,每天工钱比5年前涨了100多元。大伙儿打工攒下了钱,回家路上也不太亏待自己。”李玉伟掀开随身的旅行箱,里面是满满两大袋零食,“有的留着车上吃,还有不少是带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的。”
来自江西赣州的许云根,回想十几年前刚刚到福建打工时的经历,感触颇深。许云根说:“以前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攒个几千块钱回家,还得小心翼翼缝进裤带里。现在收入高了,回家过年一张银行卡揣身上,随身再带点给老婆孩子买的新年礼物,日子过得更像点样子。”
福州铁路公安处的乘警陈立,常在农民工比较多的列车班次值班。在他的眼中,农民工返乡的行李,跟前些年比变化很大,“不仅吃穿用明显升级,还有不少年轻外来工,拖着拉杆箱、玩着新潮手机,穿着也更加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