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胜东的最后一班车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31 09:18   

(二)专心

“乘客们,你们好,闸弄口新村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注意脚下安全,谢谢。”

7时52分,28路抵达第5站。同时响起的,是孔胜东车上独特的“人工报站”。

这辆跨越小半个杭城的公交车上,坐过出门买菜、锻炼的老年人,坐过赶去上班的年轻人,坐过下晚自习的学生,坐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着急,慢慢来”“下车带好随身物品”“市体育馆到了,订报到右手边,买丝绸、选礼品到马路对面的中国丝绸城”……一句句提醒,饱含着孔胜东的真诚、热情、专业。

“呦!今天的车噶闹猛。”一位头发花白的女乘客,常在这个点坐车去西湖边锻炼。得知这是孔胜东开的最后一班车,她连忙道喜:“以后再会,你和我一样是乘客了。”

紧随其后的,是一名中年男子,“我从四年级开始坐你的车,现在我孩子上五年级,孔师傅,你终于可以光荣退休了。”

从早晨六七时,到晚上八九时,从火车东站西,到杭州植物园,开公交车一天100多公里,28个年头,1万多个日夜。孔胜东看着乘客成长变化,乘客也看着他从“小孔”变成“老孔”。

孔胜东算一算,今年女儿30周岁,自己30年的年夜饭,1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参加春晚,5年在义务修车摊,其余24年都是在车上吃的。

“孔师傅,你觉得辛苦吗?”

“说不辛苦是假的,但28路车就是我的第二个家,累的时候想想是为家付出,再苦都能坚持。”

把车当成家,把乘客看作亲人。20多年来,孔胜东坚持人工报站,坚持自己打扫卫生,坚持自费装饰车厢;车上有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沿线导游图、转乘示意图,还备着茶水、晕车药、雨伞等;累计驾驶85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收到表扬信3000多封,没有一件投诉。

七月和八月,是杭城最热的时节。不少乘客冒着酷暑赶来,就为说一句“谢谢孔师傅,再会”。

这一刻,孔胜东想,人活一辈子,专心致志干好了一件事,挺值。

(三)爱心

在环城东路右转,进入体育场路。28路继续载着乘客,穿过大街小巷。

8时30分,武林广场南站到了。

眼尖的乘客立刻认了出来,“前面就是孔师傅修车的地方吧。”

免费为市民修车,是孔胜东做的另一件让杭州人津津乐道的事。1986年,团省委号召团员“为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作贡献”。青年孔胜东也想为社会出点力。他想到冬夜的一天,自己到处找不到修车摊,推着自行车一路走回家的经历,“汽车都能修,修自行车肯定不难,就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吧”。

将自己的车拆装两遍后,孔胜东在自家附近——中山北路和百井坊巷交叉口,拉了一盏电灯,支了一个摊子,旁边立了一块牌子——“为您服务,义务修车”。

小零件免费,大配件只收成本费。市民将信将疑。等孔胜东麻利地将自行车“仰卧”在地,补好轮胎,换好配件,他们连连称赞:“小伙子,技术不错。”

风言风语,随之而来。有人嘲讽他“作秀”。有人笑话他是“六儿”,杭州话意思是“笨蛋”。有人劝他:“年轻人少出风头。”连他父母都不理解:“人家改革开放‘下海’赚钱,我们儿子赔钱学雷锋。”

夜深人静,孔胜东辗转反侧,“学雷锋,做好事,难道错了吗?”

一回,团省委组织优秀团员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英烈人物的事迹,让孔胜东深受震撼:“先辈为国家为社会出生入死,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年轻人受点委屈,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修车摊一支,就支了38年。连新婚第二天,他都准时“到岗”。

毛估估,到今天,孔胜东义务修车已有4万多辆了。

“孔师傅,你怎么坚持38年学雷锋的?”

“你不知道,我这代人从小唱雷锋的歌、看雷锋的电影,雷锋就是我们的偶像。”

“退休了,修车摊还出吗?”

孔胜东回答:“只要还有力气,这个摊就会一直出。28路有起点和终点,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张熙锦 沈晶晶  编辑:陈周滢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